[实用新型]无人机有效
申请号: | 201820317816.0 | 申请日: | 2018-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80072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26 |
发明(设计)人: | 杨小平;丘德新;梁培俊;林奕静;谢梓鹏;李浩;邱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理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B64C39/02 | 分类号: | B64C39/02;B64D33/02 |
代理公司: | 东莞科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50 | 代理人: | 肖冬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身 进气口盖 发动机喷管 发动机 续航 进气孔 进气口 控制驱动装置 本实用新型 风力发动机 飞行过程 活动连接 机身尾部 驱动装置 电连接 空速管 上端 升力 下端 机翼 驱动 优化 | ||
1.一种无人机,包括机身,机身的两侧分别设有机翼,机身内设有发动机,机身尾部设有发动机喷管,发动机喷管与发动机连接,所述机身的头部上端或/和下端设有进气孔,其特征在于:其中至少一个进气孔设有进气口盖,进气口盖与机身活动连接,机身设有用于驱动进气口盖活动的驱动装置以及用于控制驱动装置的控制单元,机身的前端设有空速管,空速管、发动机均与控制单元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设有与进气口盖的尾部相配合的导向槽,所述驱动装置为舵机,舵机驱动连接有转臂,转臂通过连杆与进气口盖连接,其中,连杆的两端分别与转臂、进气口盖铰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机,其特征在于:进气孔的开口面积为S1,进气孔带来的飞行阻力为:F1=K1×S1×V2;其中,K1为比例系数,V为空速,即无人机机相对于空气的速度;无人机飞行阻力:L2=0.5(ρV2 C2S) ,C2表示阻力系数;ρ表示空气密度,S表示无人机表面积; S1=L2/(KV-K1V2),其中K为常比例系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机身内还设有进气通道,进气通道设有至少一个进气支道段和一个主通道段,进气孔为进气支道段的入口,主通道段的出口与喷气发动机对应设置;所述主通道设置有连接有蓄电池的风力发电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通道段设有一个侧开口,侧开口连接有旁侧道,旁侧道内设有风力发电机,旁侧道的出口与发动机喷管连通;所述侧开口活动连接有用于调节主通道段与旁侧道进气量的切换门,切换门连接有切换驱动装置,切换驱动装置与控制单元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翼的后端设有襟翼,襟翼与机翼活动连接,机身连接有用于驱动机翼翻转的襟翼驱动翻转机构;所述襟翼驱动翻转机构包括与襟翼连接的转轴,转轴连接有舵机,舵机与控制单元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翼的后端还设有副翼,副翼位于襟翼外侧,副翼与机翼活动连接;所述副翼连接有副转轴,所述转轴设有通孔,副转轴的一端穿过通孔与舵机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机翼前缘与机身1前缘通过圆弧平滑连接,其中,最大前缘后掠角为45.26°,最小前缘后掠角为27.18°,机翼后缘后掠角为10°~12°。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襟翼包括主襟翼和副襟翼,所述主襟翼包括主壳体,主壳体的后端开口,副襟翼包括副壳体,副壳体的前端通过开口伸入主壳体,主壳体内的转轴连接有主锥形齿轮,主壳体内固定有轴承座,轴承座通过轴承连接有传动轴,传动轴的前端连接有与主锥形齿轮啮合的副锥形齿轮,传动轴的后端设有螺纹并与副壳体螺纹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机身设置有切换器,以及用于驱动切换器相对机身移动的切换驱动机构,切换驱动机构与控制单元电连接,舵机通过切换器分别与转轴、副转轴驱动连接,所述切换器包括中间传动轴,所述舵机设有输出轴,输出轴连接有A主动齿轮和B主动齿轮,转轴连接有A从动齿轮,副转轴连接有B从动齿轮,所述中间传动轴连接有两组中间齿轮,一组中间齿轮包括A+中间齿轮和A-中间齿轮,另一组中间齿轮包括B+中间齿轮和B-中间齿轮;其中,A主动齿轮通过所述一组中间齿轮与A从动齿轮啮合,B主动齿轮通过所述另一组中间齿轮与B从动齿轮啮合,A+中间齿轮与B+中间齿轮相邻设置;当舵机只控制转轴旋转时,切换器相对机身移动,A主动齿轮通过A-中间齿轮与A从动齿轮连接,当舵机只控制副转轴旋转时,B主动齿轮通过B-中间齿轮与B从动齿轮连接,当舵机控制转轴以及副转轴转动时,A主动齿轮通过A+中间齿轮与A从动齿轮连接,B主动齿轮通过B+中间齿轮与B从动齿轮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理工学院,未经东莞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317816.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不用跑道可精准降落的飞机
- 下一篇:一种涵道式检测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