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业务光通信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820317984.X | 申请日: | 2018-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82731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1 |
发明(设计)人: | 徐文明;陈孝勇;肖鸿;时书敏;谢虎;吴志远;李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欣诺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Q11/00 | 分类号: | H04Q1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9 | 代理人: | 高彦 |
地址: | 201620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传送 光通信设备 导向组件 设备壳体 业务模块 多业务 电源模块 方向设置 网管模块 业务板卡 业务类型 壳体 本实用新型 电性连接部 电性接合 壳体结合 背板 可视 预设 申请 | ||
本实用新型的多业务光通信设备,包括:设备壳体,内部形成有沿其前端至后端深度方向设置的空间;至少一个导向组件,固定设于空间内,且沿深度方向设置;至少一个光传送业务模块,设于空间内,其包括:光传送业务壳体、及固定设于光传送业务壳体上的对应于预设光传送业务类型的光传送业务板卡;光传送业务壳体结合于导向组件并能沿其运动;每个光传送业务板卡在其靠近设备壳体后端的一端设有第一电性连接部;网管模块,设于空间内;电源模块,设于空间内;背板,固定连接于导向组件靠近设备壳体后端的一端,其与光传送业务模块、网管模块及电源模块电性接合;本申请的多业务光通信设备,每个光传送业务模块可视业务类型需求随意更换。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传输网技术,特别是涉及多业务光通信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常见的光传送设备,有插卡式和标准1U机箱式。
插卡式:整机设备更趋于大而全,虽可以支持不同的业务通信功能,但缺点是这种设备都是高度都在12U(540mm)以上,配备的电源功耗在2000瓦以上。这样在单业务使用中,就造成不必要的成本增加,在现场施工中,会有兼容问题需要解决。也不能很好解决运营商的快速布置,快速开通业务的需求。
1U机箱式:缺点就是不同的业务功能,就会有不同的设备外形。例如:电源不能灵活更换,风扇无法插拔,整体的设备外形,接口分布不一致,导致在施工和组网时,问题点太分散,组网不灵活。也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划,施工现场管理混乱。在后期的维护中,需要排除的故障点会无故增加,整体工程作业时间会增加,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在面对不同业务需求时,更会因为不同设备的构造不同,导致电源线,光纤走线,管理线等布线无序,接口分布错乱。
市场急需一款使用简单,通用性强,接口布局一致,整体统一的一款高效平台。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多业务光通信设备,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业务光通信设备,包括:设备壳体,内部形成有沿其前端至后端深度方向设置的空间;至少一个导向组件,固定设于所述空间内,且沿所述深度方向设置;多个光传送业务模块,设于所述空间内,每个所述光传送业务模块包括:光传送业务壳体、及固定设于所述光传送业务壳体上的对应于预设光传送业务类型的光传送业务板卡;所述光传送业务壳体结合于所述导向组件并能沿其运动;每个所述光传送业务板卡在其靠近设备壳体后端的一端设有第一电性连接部;网管模块,设于所述空间内,其靠近设备壳体后端的一端设有第二电性连接部;电源模块,设于所述空间内,其靠近设备壳体后端的一端设有第三电性连接部;背板,固定连接于所述导向组件靠近设备壳体后端的一端,其朝向所述光传送业务模块的表面设有多个连接器,供与各所述第一电性连接部、第二电性连接部及第三连接部分别电性接合的;并且,所述背板还设有连接在各所述连接器间的线路,所述线路包括:连接所述网管模块与光传送业务模块的通信线路、连接在各所述光传送业务板卡间的通信线路、以及电源模块至光传送业务模块及网管模块的供电线路。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导向组件固定设置有散热模块;所述散热模块靠近设备壳体后端的一端设有供与所述背板上对应连接器电性接合的第四电性连接部。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散热模块包括:一或多个散热风扇。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多个光传送业务模块纵向叠放设置于该空间内,所述散热风扇位于多个光传送业务模块的一侧,且所述多个光传送业务模块均位于其风道内。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电源模块包括:互为备用的至少两个电源单元,其中,所述电源单元的类型为直流电源单元或交流电源单元。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直流电源单元包括:模块设备壳体、设于所述模块设备壳体内的电源板卡、及设于所述电源板卡的直流电源转换组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欣诺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欣诺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31798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旋转抽取式配线架
- 下一篇:一种基于全光网络的智能移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