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下颌骨骨折环颌结扎固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324031.6 | 申请日: | 2018-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89265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04 |
发明(设计)人: | 于洪波;焦菲菲;刘庆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82 | 分类号: | A61B17/82 |
代理公司: | 上海翼胜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8 | 代理人: | 翟羽 |
地址: | 200011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下颌骨骨折 穿刺针 本实用新型 结扎固定装置 义齿 结扎 针体 针头 颌板 钢丝 生物相容性 修复 骨折愈合 患者创伤 装置结构 软组织 穿刺 骨断端 颊舌侧 外固定 穿绕 复位 愈合 骨折 穿过 拆除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下颌骨骨折环颌结扎固定装置,包括:两个穿刺针,用于进行穿刺,每一所述穿刺针均包括针头和针体,所述针头与所述针体之间具有一夹角;一钢丝,连接于所述两个穿刺针之间;所述两个穿刺针分别穿过待修复下颌骨骨折处两侧的颊舌侧软组织,通过所述钢丝穿绕置于待修复下颌骨骨折处的颌板或义齿并进行结扎固定。本实用新型所述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操作简单易行、对患者创伤小、生物相容性好,并且后期骨折愈合后拆除方便,有利于推广使用。利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装置,借助颌板或义齿进行环颌结扎的外固定,可以达到骨断端间的固定,从而实现骨折的复位愈合。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下颌骨骨折环颌结扎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颌骨是构成口腔上、下部的骨头,包括上颌骨和下颌骨。下颌骨是人体颌面部骨骼中体积和面积均最大的,也是唯一能活动的面部骨骼,而且处于面部下方,因此在遭受交通事故、摔倒、工伤或打架等意外冲击时非常容易受到多方向的暴力冲击。另一方面,下颌骨通过肌肉与颅颌骨相互联系,缺少坚强的支撑,因此下颌骨在受到冲击时极易发生骨折。
颌骨骨折复位内固定术是经典的、最佳治疗模式。然而,对于儿童或无牙颌的老年人,下颌骨骨折的复位内固定术并不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模式。因为,儿童由于恒牙牙胚的存在,进行内固定术会难免损伤恒牙胚,同时,手术翻瓣会影响颌骨的血运,并且内固定钛板也会限制颌骨的后续发育。而对于无牙颌的老年人,由于牙槽骨的萎缩吸收,下颌骨的宽度高度明显缩小,同时老年人都会存在一定程度的骨质疏松,因此,很难实现下颌骨骨折的坚固内固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操作简单易行,对患者创伤小,生物相容性好,并且后期骨折愈合后拆除方便的下颌骨骨折环颌结扎固定装置,以实现对下颌骨骨折,尤其是对于儿童和无牙颌老年人的下颌骨颏部以及体部的骨折进行环颌结扎固定,达到骨断端间的固定,从而实现骨折的复位愈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下颌骨骨折环颌结扎固定装置,包括:两个穿刺针,用于进行穿刺,每一所述穿刺针均包括针头和针体,所述针头与所述针体之间具有一夹角;一钢丝,连接于所述两个穿刺针之间;所述两个穿刺针分别穿过待修复下颌骨骨折处两侧的颊舌侧软组织,通过所述钢丝穿绕置于待修复下颌骨骨折处的颌板或义齿并进行结扎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成本低,操作简单易行、对患者创伤小、生物相容性好,并且后期骨折愈合后拆除方便,有利于推广使用。利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装置,借助颌板或义齿进行环颌结扎的外固定,可以达到骨断端间的固定,从而实现骨折的复位愈合。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下颌骨骨折环颌结扎固定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研究发现,对于儿童和无牙颌老年人的下颌骨颏部以及体部的骨折,很难实现下颌骨骨折的坚固内固定;而借助颌板或义齿进行环颌结扎的外固定,可以达到骨断端间的固定,从而实现骨折的复位愈合。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下颌骨骨折环颌结扎固定装置,以实现环颌结扎固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下颌骨骨折环颌结扎固定装置做详细说明。
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下颌骨骨折环颌结扎固定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下颌骨骨折环颌结扎固定装置,包括:用于进行穿刺的两个穿刺针12、14以及一连接于所述两个穿刺针12、14之间的钢丝16。每一所述穿刺针均包括针头和针体,所述针头与所述针体之间具有一夹角。两个穿刺针12、14分别穿过待修复下颌骨骨折处两侧的颊舌侧软组织,通过钢丝16穿绕置于待修复下颌骨骨折处的颌板或义齿并进行结扎(即环颌结扎)固定。
本实施例中,两个穿刺针结构相同,以穿刺针12为例,其针头121与针体122之间具有一夹角θ,且针头121与针体122的连接处为平滑弧面,以便于穿刺操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未经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32403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削减应力的锁定系统
- 下一篇:一种用于髋部骨折治疗的固定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