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碰撞速度自适应的儿童座椅吸能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324381.2 | 申请日: | 2018-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80067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26 |
发明(设计)人: | 刘旺玉;邓小林;金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N2/28 | 分类号: | B60N2/28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官国鹏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吸能 蜂窝 儿童座椅 吸能装置 主体支架 牵引带 动滑轮机构 滑动式安装 峰值载荷 一端连接 安全带 自适应 儿童安全座椅 本实用新型 乘员安全 冲击载荷 动滑轮 绕过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碰撞速度自适应的儿童座椅吸能装置,包括安装在儿童座椅上的主体支架,滑动式安装在主体支架上的第一蜂窝吸能组件和第二蜂窝吸能组件,滑动式安装在主体支架上的动滑轮机构,绕过动滑轮的牵引带,安全带;牵引带的一端连接在第一蜂窝吸能组件上,牵引带的另一端连接在第二蜂窝吸能组件上,安全带连接在动滑轮机构上,第一蜂窝吸能组件的初始峰值载荷低于第二蜂窝吸能组件的初始峰值载荷。本吸能装置能适应不同冲击速度、有效降低儿童乘员在碰撞时所受到的冲击载荷、提高儿童乘员安全,属于儿童安全座椅领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儿童安全座椅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碰撞速度自适应的儿童座椅吸能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汽车数量的逐年快速增加,汽车安全已成为汽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研究方向,而碰撞过程中儿童乘员的保护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儿童乘员的乘车安全已成为汽车安全性研究的重要课题。儿童乘员相对成人,其身体各部位的比例和比重都有很大的差别,如儿童乘员头部占体重的30%,而成人仅有6%,这直接导致了儿童乘员相对成人的身体重心更高,在碰撞事故中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更差,加上儿童成员本身发育的不完全,颈部以及身体韧带更柔弱,这些更直接加大了儿童乘员在碰撞过程中受伤的概率。而儿童安全座椅在保护儿童成员在汽车碰撞过程中的安全起着重要的作用,传统的儿童安全座椅主要依靠约束带系统将儿童乘员束缚在座椅内,安全带的作用位置为胸部,加上儿童的头部由于惯性会向前倾,过大的冲击加速度会对儿童造成致命的伤害,因此,降低碰撞时儿童所受到的加速度对儿童成员的保护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在安全带与儿童安全座椅本体之间设置一种能量吸收装置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最为有效手段和方式之一。
尽管现已有安全座椅通过在安全带与儿童安全座椅本体之间设置能量吸收装置,但其吸能装置采用的是单层面外冲击吸能方式。这种吸能装置,初始峰值载荷和加速度过高,并不是一种理想的吸能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适应不同冲击速度、有效降低儿童乘员在碰撞时所受到的冲击载荷、提高儿童乘员安全的具有碰撞速度自适应的儿童安全座椅吸能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碰撞速度自适应的儿童座椅吸能装置,包括安装在儿童座椅上的主体支架,滑动式安装在主体支架上的第一蜂窝吸能组件和第二蜂窝吸能组件,滑动式安装在主体支架上的动滑轮机构,绕过动滑轮的牵引带,安全带;牵引带的一端连接在第一蜂窝吸能组件上,牵引带的另一端连接在第二蜂窝吸能组件上,安全带连接在动滑轮机构上,第一蜂窝吸能组件的初始峰值载荷低于第二蜂窝吸能组件的初始峰值载荷。
进一步的是:主体支架包括对称设置的两块支板、连接板、对称设置的两根支杆;连接板的一侧与两块支板的端部连接,连接板的另一侧与两根支杆的端部连接,支板上设有用于第一蜂窝吸能组件滑动的第一滑槽和用于第二蜂窝吸能组件滑动的第二滑槽,支杆上设有用于动滑轮滑动的第三滑槽。
进一步的是:第一蜂窝吸能组件和第二蜂窝吸能组件均包括压缩轴,套装在压缩轴上的压缩块,两个敞口的蜂窝盒,蜂窝,蜂窝架;蜂窝的一端置于一个蜂窝盒内,蜂窝的另一端置于另一个蜂窝盒内,其中一个蜂窝盒贴着压缩块,另外一个蜂窝盒连接在连接板上,压缩轴安装在蜂窝架上,支板和连接板位于蜂窝架的内侧;第一蜂窝吸能组件的压缩轴穿过第一滑槽,第二蜂窝吸能组件的压缩轴穿过第二滑槽,牵引带的一端连接在第一蜂窝吸能组件的蜂窝架上,牵引带的另一端连接在第二蜂窝吸能组件的蜂窝架上。
进一步的是:蜂窝架上设有连接杆,牵引带的端部连接在连接杆上。
进一步的是:动滑轮机构包括穿过第三滑槽的牵引轴,套装在牵引轴上的轴承,套装在轴承上的动滑轮,套装在牵引轴上的U型块;安全带连接在U型块上。
进一步的是:压缩轴上设有开口挡圈,开口挡圈位于蜂窝架的外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32438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速度自适应的负泊松比蜂窝抗冲击吸能装置
- 下一篇:车辆后排座椅以及车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