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密封结构及包含其的液流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1820325804.2 | 申请日: | 2018-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80148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26 |
发明(设计)人: | 周禹;杨霖霖;林友斌;刘喆辛;汪保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8/18 | 分类号: | H01M8/18;H01M8/0293 |
代理公司: | 上海弼兴律师事务所 31283 | 代理人: | 薛琦;郑众琳 |
地址: | 200336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密封槽 密封条 隔膜 密封结构 液流电池 外漏 填充 本实用新型 密封配合 使用寿命 应力集中 制造成本 电解液 剪切力 有效地 电堆 平行 伸出 覆盖 延伸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密封结构及包含其的液流电池,该密封结构包括隔膜、第一密封槽、第二密封槽、第一密封条、第二密封条,第一密封槽、第二密封槽位于密封配合面上,第一密封槽、第二密封槽相互平行,第一密封条填充在第一密封槽内,第二密封条填充在第二密封槽内;隔膜从第一密封槽的一侧延伸至第一密封条、第一密封槽之间,再从第一密封槽的另一侧伸出并覆盖在第二密封槽上,第二密封条位于第二密封槽与隔膜之间。该密封结构及包含其的液流电池,可有效地增加电解液的外漏阻力,防止电堆外漏;减少隔膜在应力集中受到的剪切力,可最大限度地保护隔膜,增加隔膜的使用寿命,降低液流电池的制造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密封结构。
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包含上述密封结构的液流电池。
背景技术
伴随着可再生能源、分布式微网和智慧能源的加速发展,在提升可再生能源并网率、平衡电网稳定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储能技术越来越受关注。而在众多大容量储能技术路线中,全钒液流电池已脱颖而出。
与其他储能技术相比,全钒液流电池储能技术因其使用寿命长、规模大、安全可靠等突出的优势,成为规模储能的首选技术之一。全钒液流电池具有循环寿命长、能量转换效率高、额定功率和容量相互独立等优点,易规模化应用;通过更换荷电的电解液,可实现“瞬间再充电”,是智能电网储能的首选技术之一;在风能、太阳能电站储能、用户端调峰及智能电网储能、偏远地区供电、通讯基站等各种储能领域有着极其良好的应用前景,并且通过示范得到了应用领域的验证,在日本、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已开始取代铅酸电池。全钒液流储能系统与整个电力系统在匹配性、可靠性、温度窗口等方面都有着自身的优势,目前液流电池技术已在国际市场得到认可,在未来的储能市场规模中将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如上所述,全钒液流电池以上优势使其相比于其它电池更适宜于应用在大规模储能领域,而正是因为这种流动性的结构给液流电池在密封方面提出了更高的挑战。而液流电池的密封,不仅要解决内漏(内部电解液的互混)问题,而且要解决外漏(电堆外部的泄漏)问题。除此之外,液流电池电解液一般为酸性介质,这给选材方面也带来了很大的局限,所以如何保证液流电池在全生命周期内解决内漏及外漏问题,对液流电池领域来说一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液流电池电解液容易泄漏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密封结构及包含其的液流电池。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密封结构,所述密封结构位于第一框板、第二框板之间,所述第一框板面向所述第二框板的表面为密封配合面,所述密封结构包括隔膜、第一密封槽、第二密封槽、第一密封条、第二密封条,所述第一密封槽、第二密封槽位于所述密封配合面上,所述第一密封槽、第二密封槽相互平行,所述第一密封条填充在所述第一密封槽内,所述第二密封条填充在所述第二密封槽内;所述隔膜从所述第一密封槽的一侧延伸至所述第一密封条、第一密封槽之间,再从所述第一密封槽的另一侧伸出并覆盖在所述第二密封槽上,所述第二密封条位于所述第二密封槽与所述隔膜之间。
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将第一密封条、第二密封条设置在隔膜的两侧,使得该密封结构能有效地密封第一框板、第二框板,解决传统的单道密封槽的密封可靠性差的问题。
较佳地,所述第一密封条的截面为圆形。
在本技术方案中,圆形的密封条,可以更好地与密封槽配合,并具有变形余量;密封条的圆形的表面减少对隔膜的力学性能的影响,延长隔膜的使用寿命。
较佳地,所述第一密封条凸出至所述密封配合面外。
在本技术方案中,使第二框板压在第一框板上时,第一密封条会稍许变形,保证了密封效果。
较佳地,所述第二密封条的截面为圆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32580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车载氢系统
- 下一篇:一种软包电芯自动化成型生产设备用整平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