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内摆门门泵快放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0328061.4 | 申请日: | 2018-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9746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6 |
发明(设计)人: | 蒲尔进;文云军;施海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瑞安市亚星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F15/53 | 分类号: | E05F15/5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5200 浙江省温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换向阀 应急阀 与门 驱动端 车内 本实用新型 安全性能 并联管路 串联设置 快速放气 快速开启 压缩气体 进气端 气管路 输出端 下车门 并联 放气 门泵 客车 流通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内摆门门泵快放结构,包括供压缩气体流通的管路Ⅴ,所述管路Ⅴ上串联设置有车外应急阀和车内应急阀,所述管路Ⅴ的输出端并联有换向阀Ⅰ的进气端、换向阀Ⅱ的驱动端以及换向阀Ⅲ的驱动端;所述换向阀Ⅰ并联管路Ⅰ和管路Ⅲ,所述管路Ⅰ的两端分别与换向阀Ⅱ和换向阀Ⅲ相连,所述换向阀Ⅱ和所述换向阀Ⅲ上均设置有快速放气接头,所述换向阀Ⅱ通过管路Ⅱ与门泵Ⅰ的相连,所述换向阀Ⅲ通过管路Ⅱ与门泵Ⅱ相连,所述管路Ⅲ的两端分别与门泵Ⅰ和门泵Ⅱ连接;所述车外应急阀和车内应急阀通过管路Ⅳ与管路Ⅲ连接;此结构气管路布置合理放气速度快,紧急情况下车门能快速开启,提高了客车的安全性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客车内摆门气控结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内摆门门泵快放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客车内摆门开关气控结构的性能单一,隐患较大,主要体现在内摆门门泵只具有普通放气功能,在开启应急阀时需经过气缸调速阀进行排气,此结构放气速度慢,如在紧急情况下无法实现快速疏散,易造成对乘客的伤害,不能很好的保障乘客的生命安全,这远远不能满足日益严格的交通安全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摆门门泵快放结构,气管路布置合理放气速度快,车门能快速开启,提高了客车的安全性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内摆门门泵快放结构,包括供压缩气体流通的管路Ⅴ,所述管路Ⅴ上串联设置有车外应急阀和车内应急阀,所述管路Ⅴ的输出端并联有换向阀Ⅰ的进气端、换向阀Ⅱ的驱动端以及换向阀Ⅲ的驱动端;所述换向阀Ⅰ并联管路Ⅰ和管路Ⅲ,所述管路Ⅰ的两端分别与换向阀Ⅱ和换向阀Ⅲ相连,所述换向阀Ⅱ和所述换向阀Ⅲ上均设置有快速放气接头,所述换向阀Ⅱ通过管路Ⅱ与门泵Ⅰ相连从而向门泵Ⅰ提供驱动活塞回缩的压缩空气,所述换向阀Ⅲ通过管路Ⅱ与门泵Ⅱ相连从而向门泵Ⅱ提供驱动活塞回缩的压缩空气,所述管路Ⅲ的两端分别与门泵Ⅰ和门泵Ⅱ连接从而向门泵Ⅰ和门泵Ⅱ提供活塞伸出的压缩空气;所述车外应急阀和车内应急阀通过管路Ⅳ与管路Ⅲ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换向阀Ⅰ包括电磁铁Ⅰ、电磁铁Ⅱ以及放气口Ⅰ和放气口Ⅱ。
进一步地,在所述换向阀Ⅰ的进气端前方还设置有气水分离器。
进一步地,在所述管路Ⅰ和管路Ⅲ上均安装有两个调速阀。
进一步地,所述管路Ⅴ的进气端设置有进气开关,所述进气开关上设置有手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计一种内摆门门泵快放结构,具有客车内摆门门泵快速放气功能,可通过开启车外/车内任一应急阀,在向门泵开门端充入压缩空气的同时断开换向阀Ⅱ的驱动端以及换向阀Ⅲ的驱动端的压缩空气,就可以直接通过换向阀Ⅱ及换向阀Ⅲ实现快速放气,此结构放气速度快,在紧急情况下可使乘客门快速开启并减少对乘客的伤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进气开关,2、车外应急阀,3、车内应急阀,4、管路Ⅴ,5、换向阀Ⅰ,6、电磁铁Ⅰ,7、电磁铁Ⅱ,8、放气口Ⅱ,9、放气口Ⅰ,10、换向阀Ⅱ,101、驱动端Ⅰ,102、快速放气接头Ⅰ,11、换向阀Ⅲ,111、驱动端Ⅱ,112、快速放气接头Ⅱ,12、管路Ⅰ,13、管路Ⅲ,14、门泵Ⅰ,15、门泵Ⅱ,16、管路Ⅳ,17、气水分离器,18、管路Ⅱ,19、调速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瑞安市亚星汽车配件有限公司,未经瑞安市亚星汽车配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32806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助力缓冲机构
- 下一篇:一种汽车电动尾门撑杆上下管运动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