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扁管接头组件及加热液冷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329104.0 | 申请日: | 2018-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008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31 |
发明(设计)人: | 韩雷;苏俊松;李树民;劳力;王扬;周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霆(合肥)动力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613 | 分类号: | H01M10/613;H01M10/615;H01M10/625;H01M10/6556;H01M10/6568;F16L39/00;F16L25/14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徐丽 |
地址: | 230601 安徽省合肥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第二连接件 第一连接件 扁管 接头组件 加热液 冷装置 注塑 通液管道 本实用新型 金属接头 密封接头 热熔连接 斜角结构 一体成型 析出 热熔 余料 容纳 制作 | ||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扁管接头组件及加热液冷装置,该扁管接头组件包括通液管道、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第一连接件通过注塑与加热液冷装置包括的扁管连接,通液管道通过注塑与第二连接件连接,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再通过热熔相连接。该扁管接头组件避免了现有技术中所采用的金属接头的一体成型所造成的制作复杂的缺点。且该扁管接头组件中,第二连接件与第一连接件连接的一端的边沿为斜角结构,如此,可在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进行热熔连接时,容纳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析出的余料,以进一步达到密封接头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动力电池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扁管接头组件及加热液冷装置。
背景技术
电池模组作为电动汽车上的主要的储能元件,是电动汽车的关键部件,直接影响到电动汽车的性能。电动汽车由于其应用领域比较广泛、应用环境也比较复杂,常常导致电池模组处于极端环境下从而影响到电池性能。例如,当电池模组在低温环境下时,会因充电过程中电解质的活性降低而导致无法进行充分充电,进而导致电池模组的储能能力欠佳,且在低温环境下在放电过程中会因温度过低造成供电故障等问题。因此,需要对单体电池进行加热以使单体电池保持在正常温度范围内。又如,当电池模组处于高温环境下,或因持续工作导致自身温度不断上升进而超过电池工作区间温度时,将对电池本身供电效率与电池寿命造成重大之影响。因此,需对电池模组进行散热从而保持电池能在其正常工作区间温度下运行。
现有技术中,常利用金属扁管及金属扁管内的冷却液或加热液以实现对电池的散热或加热管理。现有技术中,对金属扁管导入液体的接头和从金属扁管内导出液体的接头采用一体成型的金属接头,该种结构制作复杂,生产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扁管接头组件及加热液冷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扁管接头组件,所述扁管接头组件应用于加热液冷装置,所述扁管接头组件与所述加热液冷装置包括的扁管连接,所述扁管接头组件包括通液管道和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件以及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一端通过注塑工艺与所述扁管连接,所述通液管道的一端通过注塑工艺装设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一端的容置空腔内,所述第二连接件的远离所述通液管道的一端还开设有容置槽,所述第一连接件的远离所述扁管的一端通过热熔工艺装设于所述容置槽内,所述容置槽的靠近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一端的边沿为斜角结构,以与所述第一连接件之间形成一容纳空隙,可用于容纳在进行热熔时所述第一连接件或第二连接件所析出的余料。
进一步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的材料为塑胶材料。
进一步地,所述通液管道的材料为金属材料。
进一步地,所述通液管道的与所述第二连接件所连接的部位设置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用于限制所述通液管道在其轴向方向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通液管道的与所述第二连接件所连接的部位还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开设于所述通液管道的外壁上,且不贯穿所述通液管道的侧壁,以用于在安装件的配合下限制所述通液管道在其径向方向上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孔包括多组,各组安装孔分布开设于所述通液管道的与所述第二连接件接触的圆周壁上。
进一步地,所述通液管道包括进液管道和出液管道,所述进液管道内开设有进液口,所述出液管道内开设有出液口,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所述第一连接组件与所述进液管道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组件与所述出液管道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扁管包括多个子管道,所述第一连接组件中的第一连接件的内部设置有导液板,所述导液板用于将从所述进液口流入的液体导入至不同的子管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霆(合肥)动力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霆(合肥)动力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32910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池包散热装置
- 下一篇:一种动力电池液冷散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