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池漏液检测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0329610.X | 申请日: | 2018-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188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04 |
发明(设计)人: | 赵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42 | 分类号: | H01M10/42;G01M3/16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思诚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44 | 代理人: | 王刚;龚敏 |
地址: | 3521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第二电极 第一电极 电极栅格 电池漏液检测 电压输出端口 输入输出端口 本实用新型 控制器 漏液 电池漏液 电极交叉 情况检测 电极 绝缘 电池 供电 | ||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漏液检测系统,包括电极栅格和控制器,电极栅格,设置于待测电池的至少一个待测面上,包括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所述第一电极层中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层中电极交叉设置且绝缘;控制器,包括电压输出端口与输入输出端口,所述电压输出端口为所述电极栅格供电,所述输入输出端口与所述第一电极层、所述第二电极层均连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能够准确识别电池漏液位置,实现多点漏液定位,提高了漏液情况检测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漏液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电池漏液情况检测是通过振动测试,由检测人员肉眼观察电池的外观变化和嗅闻电解液的味道来确定电池是否发生漏液。
在振动测试中,按照国家标准单次振动的时间为21小时,即使短的测试时间也要10小时左右,检测人员需要同时观测很多测试参数,不能保证在全部测试时间内都集中精力,所以在电池有漏液情况发生时,不能及时发现。而且电池的漏液量有时会很小,加上固定夹具的视线和气味阻隔,检测人员很难在振动测试的过程中通过肉眼观察和鼻子嗅闻的方式检测到电池的漏液位置。
因此,现有技术中,电池的漏液情况检测过度依赖于检测人员的肉眼观察和鼻子嗅闻,不能准确识别漏液位置,导致漏液情况检测可靠性差,准确性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漏液检测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依赖人工进行漏液检测,存在的可靠性差和准确性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漏液检测系统,包括:
电极栅格,设置于待测电池的至少一个待测面上,包括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所述第一电极层中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层中电极交叉设置且绝缘;
控制器,包括电压输出端口与输入输出端口,所述电压输出端口为所述电极栅格供电,所述输入输出端口与所述第一电极层、所述第二电极层均连接。
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所述第一电极层,包括:
第一电源总线,与所述电压输出端口连接;
多个平行设置的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一电源总线均连接;
与所述第一电极平行且邻近设置的多个第二电极,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一电极一一对应。
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所述第二电极层,包括:
第二电源总线,与所述电压输出端口连接;
多个平行设置的第三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源总线均连接;
与所述第三电极平行且邻近设置的多个第四电极,所述第四电极与所述第三电极一一对应。
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所述第二电极层,包括:
与所述第二电极交叉设置的多个第五电极。
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所述电极栅格,还包括:
基体薄膜,所述第一电极层与所述第二电极层的共同附着基体,设置于远离所述待测电池的一侧。
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所述电池漏液检测系统,还包括:
报警器,连接至所述控制器。
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所述控制器具备计时功能。
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所述电池漏液检测系统,还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32961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铅酸蓄电池容量检测与修复系统
- 下一篇:一种自放电率极低的蓄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