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止堆肥发酵槽臭气扩散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333677.0 | 申请日: | 2018-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81668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30 |
发明(设计)人: | 李金桃;杜松;张县云;李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中建建筑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5F17/02 | 分类号: | C05F17/02;C05F7/00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 代理人: | 刘楠 |
地址: | 550006 ***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酵槽 本实用新型 堆肥发酵槽 吸风口 臭气扩散 吹风通道 排风通道 热交换器 除臭塔 吹风机 吹风口 内壁 臭气 连通 进口 抽风机出口 抽风机进口 臭气出口 出口连接 恶臭气体 热风通道 生物滤池 运行能耗 捕集 堆垛 可用 室外 回收 出口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止堆肥发酵槽臭气扩散的装置,该装置包括发酵槽;发酵槽底部设有热风通道;发酵槽一侧内壁上设有一组吸风口,吸风口与发酵槽一侧壁内的排风通道连通;发酵槽另一侧内壁上设有一组吹风口,吹风口与发酵槽另一侧壁内的吹风通道连通;吹风通道一端经管道与吹风机的出口连接,吹风机的进口与室外吸风口连接;排风通道一端经管道与抽风机进口连接,抽风机出口经管道与热交换器的臭气进口连接,热交换器的臭气出口与经管道与除臭塔的进口连接,除臭塔的出口经管道与生物滤池连接。本实用新型可用于大尺寸的堆肥发酵槽;不会妨碍对堆垛的抛翻作业;本实用新型具有捕集臭气效率高、运行能耗少、可以回收恶臭气体中热量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止堆肥发酵槽臭气扩散的装置,属于环境保护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各种污泥处理技术中,堆肥发酵技术在降低污泥对环境破坏的同时通过回收污泥中的氮磷元素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是一种得到广泛应用的污泥处理技术。
然而由于污泥中含有大量有机质,污泥在堆肥发酵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污染性气体和水蒸气。一般认为,堆肥过程中产生的常见污染性气体主要有脂肪酸、胺类、无机硫化物、有机硫化物、氨气和甲烷等恶臭气体,处理不当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因此,对堆肥过程中产生的恶臭气体进行高效的捕集是减少恶臭气体危害不可或缺的环节。
一般对堆肥发酵车间的臭气捕集是通过设置全面排风系统来实现的,即通过设置排风管道造成车间内负压,防止恶臭气体散逸至车间外。但该方式的气流组织控制难度大,臭气捕集效率不高而且整个排风系统运行能耗大。
中国专利(专利号为201210171080.8)公开了一种移动式发酵堆肥臭气收集系统。该系统通过在抛翻机上设置移动式除臭罩,并将除臭罩与车间顶部的排风风管配合,利用除臭罩收集抛翻过程中所产生的恶臭气体。该专利能够解决抛翻过程中的臭气收集问题,而在静态堆肥过程中所散发的恶臭气体却无能为力。
中国专利(专利号为201320288530.1)公开了一种槽式堆肥臭气收集和处理装置。该装置是在堆肥槽上方设置集气罩,并将集气罩与旋风除尘器相连,并用引风机将所捕集的恶臭气体送至除臭塔和生物滤池进行处理。该专利由于在堆肥槽上方设置了集气罩,在堆垛需要抛翻强制通风时,该系统会影响正常作业。
中国专利(专利号为201010168793.X)公开了一种堆肥的堆垛通风、废气和渗滤液收集的系统和方法。该方法通过在堆垛上方沿长度方向上设置抽风管道对产生的恶臭气体进行捕集。由于抽风风管的作用距离有限,在发酵槽宽度较大时,抽风风管无法捕集槽内距抽风管道较远地方所产生的恶臭气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止堆肥发酵槽臭气扩散的装置,以对臭气体中的热量回收利用,减少通风对堆体温度的影响,降低能耗,提高对臭气的捕集效率,从而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防止堆肥发酵槽臭气扩散的装置,包括发酵槽;发酵槽底部设有热风通道;发酵槽一侧内壁上设有一组吸风口,吸风口与发酵槽一侧壁内的排风通道连通;发酵槽另一侧内壁上设有一组吹风口,吹风口与发酵槽另一侧壁内的吹风通道连通;吹风通道一端经管道与吹风机的出口连接,吹风机的进口与室外吸风口连接;排风通道一端经管道与抽风机进口连接,抽风机出口经管道与热交换器的臭气进口连接,热交换器的臭气出口与经管道与除臭塔的进口连接,除臭塔的出口经管道与生物滤池连接;热交换器上设有新鲜空气进口,新鲜空气经热交换器加热后经热风机与发酵槽底部的热风通道连接。
前述装置中,所述吹风口和吸风口均为条缝式风口。
前述装置中,所述吹风口为内大外小的喇叭口结构,喇叭口与中心线的夹角为15度;以提高风的出口速度。
前述装置中,所述吸风口为内小外大的喇叭口结构,喇叭口与中心线的夹角为15度;以扩大吸入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中建建筑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贵州中建建筑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33367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