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预制面板与纵、横梁的连接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0334595.8 | 申请日: | 2018-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79988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23 |
发明(设计)人: | 钟扬;王其标;周国然;吴锋;邱松;黄周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上海港湾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3/06 | 分类号: | E02B3/06 |
代理公司: | 上海百一领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43 | 代理人: | 王奎宇;甘章乖 |
地址: | 20003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预制面板 横梁 灌浆口 套筒 本实用新型 钢筋 连接系统 出浆口 纵梁 工作效率高 连通设置 码头建设 灌入 浆料 预制 嵌入 工作量 侧面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预制面板与纵、横梁的连接系统,包括预制面板、纵梁以及横梁,预制面板的侧面设有灌浆口和出浆口,且灌浆口和出浆口分别与设置的预制面板中的套筒连通设置;纵梁和横梁的表面预制第一钢筋,第一钢筋嵌入套筒中,且在第一钢筋和套筒的间隙中设有从灌浆口灌入的浆料。本实用新型具有工作量小,工作效率高且适用于码头建设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码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预制面板与纵、横梁的连接系统。
背景技术
高桩码头是目前应用广泛的码头结构型式。现有的高桩码头在预制面板和纵、横梁建设时一般都是通过现场搭设模板、绑扎钢筋,并通过浇筑混凝土而成。这种建设方式工作量非常大,工作效率低,极其耗费人力物力,难以满足对时间和成本要求比较严格的码头建设。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预制面板与纵、横梁的连接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或不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工作量小,操作简便,工作效率高且适用于码头建设的预制面板与纵、横梁的连接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构成:
一种预制面板与纵、横梁的连接系统,包括预制面板、纵梁以及横梁,所述预制面板的侧面设有灌浆口和出浆口,且所述灌浆口和出浆口分别与设置的预制面板中的套筒连通设置;所述纵梁和横梁的表面预制若干个向外伸出的第一钢筋,所述第一钢筋嵌入所述套筒中,且在所述第一钢筋和所述套筒的间隙中设有从灌浆口灌入的浆料。
所述灌浆口的设置高度低于所述出浆口的设置高度,且所述出浆口与所述套筒的顶部连通设置。
所述预制面板包括若干个子面板,相邻设置的子面板通过连接结构拼装以组成所述预制面板,所述连接结构包括设置在其中一个子面板侧面的第一结构以及设置在另一个子面板侧面的第二结构,所述第一结构和第二结构通过拼装方式进行连接。
所述第一结构包括连接臂和带有开口的凹槽部,所述连接臂的一端与所述凹槽部固定连接,且所述开口背离所述连接臂设置;所述连接臂的另一端与其中一个子面板的侧面固定连接,其中所述连接臂的另一端与其中一个子面板的侧面通过预制方式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结构包括第一板和第二板,所述第一板的一端与另外一个子面板的侧面固定连接,其中,所述第一板的一端与另外一个子面板的侧面通过预制方式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板的另一端与第二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板穿过所述开口且与所述第一板连接的第二板内卡于所述凹槽部中。
所述第一结构包括向下弯折设置的第一弯折钢筋,所述第一弯折钢筋的一端与其中一个子面板的侧面固定连接,其中,所述第一弯折钢筋的一端与其中一个子面板的侧面通过预制方式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结构包括向上弯折设置的第二弯折钢筋,所述第二弯折钢筋的一端与另一个子面板的侧面固定连接,其中,所述第二弯折钢筋的一端与另一个子面板的侧面通过预制方式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弯折钢筋的另一端和第二弯折钢筋的另一端两两对应拼装,且在拼装后的第一弯折钢筋和第二弯折钢筋中间形成空隙中插入第二钢筋。
所述其中一个子面板和另一个子面板连接后形成的空隙中填充有浆料。
一种预制面板与纵、横梁的连接方法,S1,在所述纵梁和横梁的表面预制若干个向外伸出的第一钢筋;S2,在预制面板与所述第一钢筋对应的位置预设套筒,并在预制面板的侧面预留灌浆口和出浆口,且所述灌浆口和出浆口分别与套筒连通设置;S3,将预制面板吊装至所述纵梁和横梁上,使得第一钢筋嵌入所述预制面板上的套筒中;S4,从灌浆口中用灌浆的方式向套筒内灌浆,直至出浆口有浆液溢出时停止灌浆;S5,待浆液硬化后,完成预制面板与纵梁以及横梁的连接。
在所述步骤S2和步骤S3之间还包括步骤S23,将相邻设置的子面板通过连接结构拼装成所述预制面板;所述连接结构包括设置在其中一个子面板上的第一结构以及设置在另一个子面板上的第二结构,将所述第一结构和第二结构拼装以实现相邻设置的子面板的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上海港湾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交上海港湾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33459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跌落式驳岸结构
- 下一篇:一种河道护坡砌体及河道护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