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软岩含水率测量装置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0335266.5 | 申请日: | 2018-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510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1 |
发明(设计)人: | 张王杰;杨凡杰;周辉;高金贺;金韵哲;李攀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东华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3/24 | 分类号: | G01N33/24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王宁宁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含水率测量装置 软岩 本实用新型 筒体结构 轴向滑动孔 传导组件 施力组件 吸水组件 安装孔 传导杆 弹性件 测量技术领域 径向开设 扰动 安装杆 安装件 测量件 含水率 卡持件 施力件 体积小 吸水 岩土 轴向 连通 测量 携带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软岩含水率测量装置及系统,涉及岩土测量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软岩含水率测量装置包括筒体结构、施力组件、传导组件及吸水组件。筒体结构沿其轴向开设有轴向滑动孔,且筒体结构沿其径向开设有多个安装孔,轴向滑动孔与安装孔连通。施力组件包括施力件、第一弹性件及卡持件,传导组件包括传导杆和设置于传导杆上的多个安装杆,吸水组件包括安装件、第二弹性件及吸水测量件。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软岩含水率测量装置及系统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扰动小、方便携带及操作简单的特点,并且能够对软岩的不同深度的含水率同时进行测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岩土测量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软岩含水率测量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本部分旨在为权利要求书及具体实施方式中陈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提供背景或上下文。此处的描述不因为包括在本部分中就承认是现有技术。
岩土材料中的含水率影响其物理力学性质。含水率的增加对岩土材料的强度、变形行为、渗透性及破坏特征等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尤其是对于岩土材料中的土体和软岩,不同含水率下的物理力学行为差别非常显著。对岩土材料含水率的准确测试也间接影响着岩土工程稳定性评估的可靠度。因此,对岩土材料含水率的测试研究已成为岩土界的关注重点。目前,岩土材料含水率的测试装置和方法主要集中于土体材料,对于岩石,尤其是软岩含水率的测试研究还很少涉及。由此可见,针对软岩含水率的测试装置和方法研究,对软岩工程而言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现有的岩土材料含水率测试装置或方法大部分都采取现场取样、室内测试的方式,由此导致含水率的测试过程需要较大的成本和较长的周期。而现场测试装置和方法则假定岩土体一定范围的含水率为常数,采用预埋式或其他方法进行固定点含水率的测试。然而实际中岩土体的含水率却是变化量,尤其在深度方向,则上述现场测试方法的准确性还有待提高。本测试装置针对软岩遇水软化后含水率的测试问题,采用刺入方式,在软岩深度方向采取多点原位同时测试含水率的方式,可有效提高测试速度,同时测试结果能更科学反映软岩中含水率的变化规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软岩含水率测量装置,其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扰动小、方便携带及操作简单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软岩含水率测量系统,其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扰动小、方便携带及操作简单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软岩含水率测量装置,包括筒体结构、施力组件、传导组件及吸水组件。筒体结构沿其轴向开设有轴向滑动孔,且筒体结构沿其径向开设有多个安装孔,轴向滑动孔与安装孔连通。施力组件包括施力件、第一弹性件及卡持件,施力件与筒体结构滑动配合并伸入轴向滑动孔内,第一弹性件抵持于施力件与筒体结构之间,卡持件与筒体结构的一端端部连接,且卡持件能够与施力件卡持。传导组件包括传导杆和设置于传导杆上的多个安装杆,传导杆位于轴向滑动孔内并能够相对轴向滑动孔滑动,安装杆位于安装孔并能够相对安装孔上下滑动,且安装杆的数量与安装孔的数量一致。吸水组件包括安装件、第二弹性件及吸水测量件,吸水测量件通过第二弹性件可拆卸地安装于安装件上,且第二弹性件抵持于吸水测量件和安装件之间,且吸水测量件露出筒体结构,安装件与安装杆远离传导杆的一端端部连接。
进一步地,上述安装孔包括径向孔、第一容置孔及第二容置孔,第一容置孔和第二容置孔分别位于径向孔的两侧并均与径向孔连通,安装件选择性地容置于第一容置孔或第二容置孔内。
进一步地,上述安装件包括相互连接的导向部和安装部,导向部和安装部位于安装杆的两侧,第二弹性件抵持于安装部与吸水测量件之间,且吸水测量件与安装部连接,导向部能够容置于第二容置孔内,安装部能够容置于第一容置孔内。
进一步地,上述传导组件还包括第三弹性件,第三弹性件抵持于传导杆与轴向滑动孔的底壁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东华理工大学,未经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东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33526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遍历作物及其土壤的温室大棚检测装置
- 下一篇:一种耐高温高压的石油仪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