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适合血液离心分离的血袋有效
申请号: | 201820340971.4 | 申请日: | 2018-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91875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2 |
发明(设计)人: | 李涛涛;黄敏;李仕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涛涛 |
主分类号: | A61J1/10 | 分类号: | A61J1/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58000 贵州省黔南布依***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血袋 玻璃材质 血液离心 转移管 化学反应 本实用新型 缓冲作用 输血插口 血液发生 标签层 隔膜管 凝胶层 热合口 端盖 管体 内管 折断 挤压 血液 污染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适合血液离心分离的血袋,包括外血袋,所述外血袋的内部设有内血袋,且所述内血袋与所述外血袋通过两个转移管连接,所述外血袋的一侧设有标签层,所述外血袋与所述内血袋之间的顶端设有两个输血插口,通过设有端盖,玻璃材质,阻绝外界的污染,同时方便使用,玻璃材质不会与血液发生任何化学反应,提高了安全性,设有转移管,方便血液成分的转移,设有凝胶层,离心工作时,起到缓冲作用,设有内管,与隔膜管配合使用,使管体在进行离心工作时,受到挤压而不易折断,同时在热合口处不易发生漏血情况,提高了整体血袋的实用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适合血液离心分离的血袋。
背景技术
目前血液成分的制备,主要采用物理分离的方法,通过不同的离心参数分离出各种血液的成分,但在这个离心分离的过程中,往往会发生血袋破损、造成血液报废的现象,如何减少血袋在离心时破损,是减少血液报废的重要措施之一,现有的一种适合血液离心分离的血袋,由于底部设计不够科学,容易形成空腔,导致血袋在离心时破损,同时离心过程中破损状况多发生在血袋的边侧处,导致血液报废,离心力对血袋容易造成挤压,没有缓冲结构,与此同时,隔膜管也容易在工作中折断,安全性不高,不够实用,使用不够方便。
所以,如何设计一种适合血液离心分离的血袋,成为我们当前要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合血液离心分离的血袋,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适合血液离心分离的血袋,包括外血袋,所述外血袋的内部设有内血袋,且所述内血袋与所述外血袋通过两个转移管连接,所述外血袋的一侧设有标签层,所述外血袋与所述内血袋之间的顶端设有两个输血插口,所述外血袋顶端的两侧均嵌入设置有隔膜管,且所述隔膜管的一端通过所述输血插口与所述内血袋导通,所述隔膜管与所述外血袋之间设有密封层,所述外血袋的底端设有弧形层,且所述弧形层的内部均匀设有三个通孔,所述外血袋的内壁与所述内血袋的外壁均设有PC塑料层,且所述PC塑料层之间填充有凝胶层。
进一步的,所述隔膜管的顶端适配安装有端盖,且所述端盖为玻璃材质。
进一步的,所述隔膜管的内部嵌入设置有内管,且所述内管与所述隔膜管通过强力胶粘合。
进一步的,所述外血袋的四角处均设有内夹带,且所述内夹带的一端与所述内血袋通过强力胶粘合。
进一步的,所述弧形层的内部填充有医用胶泥,且所述弧形层的厚度在0.5cm-1.5cm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通孔的内部嵌入设置有金属环,且所述金属环与所述弧形层通过强力胶粘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种适合血液离心分离的血袋,通过设有端盖,玻璃材质,阻绝外界的污染,同时方便使用,玻璃材质不会与血液发生任何化学反应,提高了安全性,设有转移管,方便血液成分的转移,设有凝胶层,离心工作时,起到缓冲作用,设有内管,与隔膜管配合使用,使管体在进行离心工作时,受到挤压而不易折断,同时在热合口处不易发生漏血情况,提高了整体血袋的实用性,设有内夹带,有效固定住血袋四角边缘,避免离心时血袋边缘破裂,设有弧形层,填充有医用胶泥,厚度在0.5cm-1.5cm之间,离心工作时,血袋与离心杯底接触,医用胶泥的可塑性,保证血袋与离心杯底充分接触,避免因产生空腔导致的血袋破损,同时起到支撑作用,提高了设计的科学性,设有金属环,方便血袋悬挂,避免因血量过多对外血袋造成破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涛涛,未经李涛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34097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