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圆形接头打磨除尘装置与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0342148.7 | 申请日: | 2018-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82314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4 |
发明(设计)人: | 刘宝光;李宗周;王伟;邱保强;沈辉;张永康;张娟娟;柯常宜;孙彤;李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B5/36 | 分类号: | B24B5/36;B24B5/35;B24B47/12;B24B55/06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 代理人: | 庄文莉 |
地址: | 20111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砂轮 底盘 圆形接头 打磨除尘装置 本实用新型 打磨 支架基座 驱动臂 瓣体 多通接头 砂轮组件 分瓣式 内外腔 支承孔 打磨除尘系统 人为因素干扰 壁厚一致 厚度延伸 滑动连接 紧固连接 转动连接 安装面 后接头 接面 贯穿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圆形接头打磨除尘装置,包含砂轮组件、驱动臂以及支架基座;砂轮组件包含分瓣式砂轮与砂轮底盘;砂轮底盘沿厚度延伸方向上的两个端面分别形成砂轮安装面、背接面;分瓣式砂轮包含多个瓣体,多个瓣体沿砂轮底盘周向方向布置在砂轮安装面上,瓣体与砂轮底盘滑动连接;支架基座上设置有支承孔,所述驱动臂与支架基座转动连接,驱动臂贯穿所述支承孔后与砂轮底盘紧固连接。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包含上述圆形接头打磨除尘装置的圆形接头打磨除尘系统。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对不同直径的多通接头的打磨,实现对多通接头内外腔的均匀打磨,保证壁厚一致;减少打磨人为因素干扰,提高打磨后接头内外腔的尺寸精度和表面质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材料表面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圆形接头打磨除尘装置与系统,特别是一种卫星桁架碳纤维多通圆形接头内外腔手动打磨除尘装置与系统。
背景技术
碳纤维桁架式结构具有重量轻、承载能力强、工艺性好、便于调节、空间伸展组装性强等特性,采用桁架式结构可以降低整星的重量,提高有效载荷的质量比,舱段布局更加灵活。根据有效载荷的不同,可以灵活选用不同的卫星平台接口形式。因此,桁架式结构是未来卫星技术发展的趋势。目前,桁架式结构已在各类卫星和航天器中被广泛采用,充分验证了桁架式结构不受加工工艺设备制约、可扩展性强等特点。
卫星桁架碳纤维多通圆形接头是组成桁架空间结构的必要组成部件,卫星桁架碳纤维多通圆形接头内腔多采用硅橡胶气囊膨胀施压,外壁采用钢模的成型方法,通常接头内腔表面通常比较粗糙,在内腔胶接与其他管组件胶接装配前,需对其打磨去除残胶并保证一定表面精度,此外,由于目前碳纤维接头成型后,尺寸精度不高,所以通常接头外腔与杆件内腔或者接头内腔与杆件外腔胶接前,需要对其打磨预装,以保证胶接间隙,同时需要打磨来进行表明处理,以使胶黏剂与碳纤维表面充分润湿,提高粘附力,从而保证胶接质量。在实际生产中,对于卫星桁架碳纤维多通圆形接头多为空间立体结构,并且为柱面,因此内外腔的打磨历来都是一个技术难点。目前,碳纤维杆件接头内外腔的打磨现状还处于工人采用砂纸、锉刀手动打磨阶段,此打磨方法不仅不能保证内腔的尺寸精度,而且在打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碳纤维粉末,对工作环境污染非常严重,对工人的身体健康会造成很大的伤害。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圆形接头打磨除尘装置与系统。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圆形接头打磨除尘装置,包含砂轮组件、驱动臂以及支架基座;所述砂轮组件包含分瓣式砂轮与砂轮底盘;
所述砂轮底盘沿厚度延伸方向上的两个端面分别形成砂轮安装面、背接面;分瓣式砂轮包含多个瓣体,多个所述瓣体沿砂轮底盘周向方向布置在砂轮安装面上,所述瓣体与砂轮底盘滑动连接;
所述支架基座上设置有支承孔,所述驱动臂与支架基座转动连接,驱动臂贯穿所述支承孔后与砂轮底盘紧固连接。
优选地,所述砂轮安装面上设置有导向结构,所述导向结构沿砂轮底盘径向方向延伸,所述瓣体滑动安装在导向结构上;
所述砂轮组件还包含调节机构,调节机构与所述瓣体相连并驱动瓣体沿导向结构滑动。
优选地,所述调节机构包含螺钉调节块,螺钉调节块与瓣体一一对应;
所述螺钉调节块包含调节螺钉与调节螺孔块;调节螺孔块紧固安装在砂轮安装面上,调节螺钉在轴向方向与瓣体相对固定,调节螺钉与调节螺孔块通过螺纹连接。
优选地,所述导向结构包含导轨;瓣体底面设置有与导轨相匹配的导向槽,
瓣体底面、导向槽的槽壁面以及导向槽的槽底面上均设置有金属防磨层。
优选地,瓣体在沿砂轮底盘径向方向上的两个外端面分别形成外弧面、内弧面;
外弧面和/或内弧面上设置有打磨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34214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数控轴承内圈磨床的工装结构
- 下一篇:一种磨棒式橡胶辊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