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滑落穿颊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20342943.6 | 申请日: | 2018-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130027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1 |
发明(设计)人: | 明华伟;何芸;邓礼辉;谭小尧;张兴安;韩新生;王华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充市中心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68 | 分类号: | A61B17/68 |
代理公司: | 南充聚力三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51207 | 代理人: | 刘东 |
地址: | 637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滑落 穿颊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滑落穿颊器,包括穿颊软管(2),其特征在于:穿颊软管的一端固定有固定式防脱片(6),穿颊软管的另一端设有活动式防脱片(5),穿颊软管靠活动式防脱片的一端设有弧形穿针(1),弧形穿针的底部设有防滑螺纹段(4)与穿颊软管内壁配合套装,弧形穿针的针尖处设有配合针尖的盖帽(3)。由于设有防脱片,有效避免了手术操作过程中穿颊软管容易滑脱,且无需进行面部切开放置穿颊软管,创伤小,能有效避免传统手术经颌下、颌后切口入路损伤面神经下颌缘支、唾液腺、耳大神经的风险,且面部皮肤穿刺孔走形顺面部皮肤裂线图方向,减小皮肤胶原纤维和弹力纤维的损伤。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防滑落穿颊器。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下颌角骨折传统方法需经口外颌下、颌后区弧形切口手术入路,但是术后不可避免会在面部皮肤遗留瘢痕,且有可能损伤面神经下颌缘支及腮腺尾叶及耳大神经致术后不全面瘫、涎瘘、耳廓麻木等并发症。近年来,我们应用带针穿颊软管代替穿颊器联合口内切口入路微创治疗下颌角骨折,但是在手术操作过程中穿颊软管容易滑脱,需反复穿刺放置穿颊软管,延长了手术时间,同时加重面颊部软组织损伤,不便于临床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不足而提供一种可以防止穿颊软管脱落、减小手术创伤,降低面瘫、涎瘘、耳廓麻木、切口瘢痕等手术并发症发生的防滑落穿颊器。其具体技术方案为:一种防滑落穿颊器,包括穿颊软管,穿颊软管的一端固定有固定式防脱片,穿颊软管的另一端设有活动式防脱片,穿颊软管靠活动式防脱片的一端设有弧形穿针,弧形穿针的底部设有防滑螺纹段与穿颊软管内壁配合套装,弧形穿针的针尖处设有配合针尖的盖帽。
为了减少患者面部的创伤,所述穿针中部直径与穿颊软管直径相同,穿针底部螺纹段直径略小于穿颊软管。
所述的活动式防脱片与穿颊软管的配合方式可为挤压或螺纹多种方式。
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可以看出,穿颊时先将活动式防脱片取下,再将穿颊软管通过螺纹与穿针套装,在穿针的牵引下,穿颊软管顺利穿过面颊部组织经口内穿出,取下穿针并安装上活动式防脱片,将穿颊软管留在面颊部供下一步使用。由于设有防脱片,有效避免了手术操作过程中穿颊软管容易滑脱,且无需进行面部切开放置穿颊软管,创伤小,能有效避免传统手术经颌下、颌后切口入路损伤面神经下颌缘支、唾液腺、耳大神经的风险,且面部皮肤穿刺孔走形顺面部皮肤裂线图方向,减小皮肤胶原纤维和弹力纤维的损伤。因此,完全达到了本实用新型可以防止穿颊软管脱落、减小手术创伤,降低面瘫、涎瘘、耳廓麻木、切口瘢痕等手术并发症发生的发明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防滑落穿颊器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
实施例1、参见附图1,一种防滑落穿颊器,包括穿颊软管2,穿颊软管的一端固定有固定式防脱片6,穿颊软管的另一端设有活动式防脱片5,穿颊软管靠活动式防脱片的一端设有弧形穿针1,弧形穿针的底部设有防滑螺纹段4与穿颊软管内壁配合套装,弧形穿针的针尖处设有配合针尖的盖帽3。
为了减少患者面部的创伤,所述穿针中部直径与穿颊软管直径相同,穿针底部螺纹段直径略小于穿颊软管。
所述的活动式防脱片与穿颊软管的配合方式可为挤压或螺纹多种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充市中心医院,未经南充市中心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34294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经上消化道粪菌移植的输注装置
- 下一篇:一种底部发光加湿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