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拆卸的淋巴细胞分离用离心管有效
申请号: | 201820360218.1 | 申请日: | 2018-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82009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07 |
发明(设计)人: | 高旭;张嫣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灏洋华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M1/24 | 分类号: | C12M1/24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尚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22 | 代理人: | 杨秀伟 |
地址: | 300457 天津市滨海新区华苑产***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淋巴细胞 上管体 下管体 本实用新型 可拆卸的 离心管 凹形 活动连接 离心效果 分离孔 分离面 连接端 下表面 | ||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可拆卸的淋巴细胞分离用离心管,包括活动连接的上管体和下管体,上管体的底部设有连接端,连接端的下表面为凹形分离面,凹形分离面的中心设有中心分离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离心效果好且离心后淋巴细胞与杂质分别位于上管体与下管体中,直接将上管体与下管体分离开来即可得到纯净的淋巴细胞,操作方便且分离纯净。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离心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可拆卸的淋巴细胞分离用离心管。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分离淋巴细胞时,通常在普通离心管内添加样品及淋巴细胞分离液,之后离心分层,接着将上层物质倾倒出离心管,从而将上层淋巴细胞和下层杂质分离开来。倾倒淋巴细胞时,稍有不慎就会混入少量杂质,影响分离效果。如何改进现有的离心管结构,既提高离心分离的效果,又可以简单、准确地将分层后的物质干净地分离出来,是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可拆卸的淋巴细胞分离用离心管。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可拆卸的淋巴细胞分离用离心管,包括活动连接的上管体和下管体,上管体的底部设有连接端,连接端的下表面为凹形分离面,凹形分离面的中心设有中心分离孔。
优选的,中心分离孔的直径为1.8mm~2.3mm。
进一步优选的,凹形分离面具体为一边缘部位上均匀设有若干个开口朝外的U形分离孔的第一凹面,U形分离孔的倒圆角直径为0.8mm~1.2mm。
进一步优选的,U形分离孔的个数为三个。
进一步优选的,连接端与第一凹面为一体成型结构。
进一步优选的,凹形分离面具体为一表面均布有若干针状通孔的第二凹面,中心分离孔的下方连接有导液管。
更为优选的,连接端、第二凹面及导液管为一体成型结构。
最为优选的,连接端的外表面设有外螺纹,下管体顶端的内表面设有与外螺纹匹配的内螺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离心效果好且离心后淋巴细胞与杂质分别位于上管体与下管体中,直接将上管体与下管体分离开来即可得到纯净的淋巴细胞,操作方便且分离纯净。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分体式结构示意图一;
图3为图2中凹面的仰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分体式结构示意图二。
图中:1、上管体;11、连接端;12、第一凹面;13、U形分离孔;14、中心分离孔;15、第二凹面;16、导液管;2、下管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灏洋华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天津灏洋华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36021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遗传病筛查采样盒
- 下一篇:细菌接种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