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河道弃渣岸坡生态修复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0366696.3 | 申请日: | 2018-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83467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8 |
发明(设计)人: | 何孟;龙莉;徐明曦;巨莉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省水利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02B3/12 | 分类号: | E02B3/12 |
代理公司: | 成都正华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9 | 代理人: | 李林合;李蕊 |
地址: | 610000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岸坡 生态修复 混凝土 堤墙 弃渣 本实用新型 排水沟 河道 邻近 底部位置 耐冲刷 排水孔 上端 垫层 土体 网石 河床 水土流失 绿化 配合 | ||
1.一种河道弃渣岸坡生态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底部岸坡(6)靠近河床(7)底部位置处的趾墙(66),趾墙(66)上设置有混凝土堤墙(64),混凝土堤墙(64)的上端临近岸坡(1)位置处铺设有绿植层(5),绿植层(5)的下端铺设有绿植层(5)的上端邻接位置处铺设有上部固水层(23),绿植层(5)和上部固水层(23)的下端铺设有厚度均匀的固土层(24);
所述上部固水层(23)的上端邻接处设置有蓄水池(22),所述蓄水池(22)的底部上开设有透水孔;蓄水池(22)偏离河床(7)的一侧设置有上部生态袋堆(21),固水层(23)下端邻接绿植层(5)的位置处铺设马道(4),马道(4)上偏离底部岸坡(6)的一侧堆设有下部生态袋堆(25);所述上部固水层(23)和下部固水层(56)内均匀埋设有梢料枝(2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弃渣岸坡生态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绿植层(5)包括下部固水层(56)、梢料捆(52)和枝条捆(55),所述梢料捆(52)埋设于邻近马道(4)一侧的下部固水层(56)上部,所述枝条捆(55)的下部埋设于邻近混凝土堤墙(64)一侧的下部固水层(56)上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弃渣岸坡生态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梢料捆(52)呈球形,梢料捆(52)的内部填充有活体枝条,梢料捆(52)的外壁为用于捆绑活体枝条的麻绳;所述枝条捆(55)呈长条形,枝条捆(55)包括并列设置的若干活体枝条,活体枝条的外侧设置有用于固定的铅丝;所述梢料枝(26)为活体枝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弃渣岸坡生态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梢料捆(52)上交叉贯穿设置有用于固定梢料捆(52)的活木桩(53)和死木桩(5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弃渣岸坡生态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堤墙(64)邻近原有土体(3)的一侧垫设有耐冲刷垫层(6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弃渣岸坡生态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堤墙(64)上开设有若干排水孔(6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弃渣岸坡生态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堤墙(64)的上端安装有排水沟(6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河道弃渣岸坡生态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沟(61)邻近趾墙(66)的一侧堆设有格宾网石笼(62)。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弃渣岸坡生态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马道(4)包括均匀铺设的透水砖(42),透水砖(42)下表面邻接处铺设有沙砾垫层(43),所述沙砾垫层(43)的下侧设置有固定桩(41)。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弃渣岸坡生态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生态袋堆(21)和下部生态袋堆(25)均由生态袋堆设构成,所述生态袋(250)为土工布袋,包括袋体(251),袋体(251)的上部开设有若干小孔,小孔内贯穿种植有若干梢料枝(26),袋体(251)内的下部设置有若干石笼(253),石笼(253)内填充有堆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省水利科学研究院,未经四川省水利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366696.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利施工护坡结构
- 下一篇:采用可降解袋装料灌填块石护面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