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非金属材料组件加工刀具有效
申请号: | 201820371125.9 | 申请日: | 2018-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81963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07 |
发明(设计)人: | 秦文隆 | 申请(专利权)人: | 秦文隆 |
主分类号: | B24B3/36 | 分类号: | B24B3/36;B24B5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8 | 代理人: | 刘淑敏 |
地址: | 中国台湾桃园市***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杆部 非金属材料 组件加工 刀具 本实用新型 平衡环 刀体 加工 表面披覆 加工设备 强制回流 旋转稳定 回流槽 切削液 钻石粒 刀座 粉屑 污染 | ||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一种非金属材料组件加工刀具,适用于非金属材料组件加工,该非金属材料组件加工刀具主要包括有刀体,该刀体包括有一第一杆部及一第二杆部,第二杆部前端具有加工部,加工部表面披覆有钻石粒层,该第一杆部及第二杆部间具有外径大于第一杆部外径及第二杆部外径的平衡环,该平衡环于第二杆部端具有回流槽,据此,本实用新型具有提高刀具的旋转稳定度、避免加工粉屑污染加工设备刀座及强制回流切削液的功效。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加工用刀具技术领域,特别是适用于非金属材料组件加工,具有提高刀具的旋转稳定度、避免加工粉屑污染加工设备刀座及强制回流切削液功效的一种非金属材料组件加工刀具。
背景技术
在以CNC工具机磨铣加工制程中,有因为个别需求而加工如陶瓷、玻璃或石墨等硬脆非金属材料。
申请人先前申请获准的中国台湾公告号为I613160号,专利名称为气密式模造立体玻璃连续成型装置的专利,其主要包括有:炉体,为密闭式,炉体外部两端设有交换系统,炉体内部设有气密腔;交换系统,设于炉体两端,炉体两端交换系统间设有外输送道,各交换系统包括有设于炉体侧的内气密门及设于外输送道侧的外气密门,内气密门及外气密门间形成气密空间,并设有位移装置将载板推入或移出炉体,当载板被送进炉体前,炉体头端的内气密门及外气密门为封闭,待气密空间内抽真空并导入保护气体至与气密腔内相同环境后,炉体侧内气密门方打开将载板推入气密腔内,当载板要送出气密腔前,炉体尾端的内气密门及外气密门为封闭,且气密空间内已经抽真空并导入保护气体至与气密腔内相同环境,炉体侧内气密门方打开将载板推入气密空间内,以避免气密腔内混入炉外空气;气密腔,设于炉体内部,包括有气密腔体,气密腔体内具有内输送道,内输送道连结炉体两端交换系统内气密门,并设有滑轨,以作为载板移动的轨道,该气密腔为气密式,并导入保护气体,且依制程区分有升温区、高温成型区及冷却区,升温区及高温成型区内设有至少一层断热层,且断热层中央形成热场,热场内设有视制程程序所需温度的加热组件,冷却区具有冷却装置,高温成型区设有加压系统;外输送道,连接炉体两端交换系统;加压系统,主要是由压缸、加压轴与加压柱构成;如此构成的本发明,待成型平板玻璃置于模具成型面中,模具则置于载板上,载板经交换系统进入气密腔,经升温区的预热,及高温成型区的高温,使模内玻璃软化,并借加压系统的加压而成型,再经冷却区的冷却后,经交换系统送出炉体外部,再脱模而成(2018年2月1日专利公告数据参照)。
前述模造立体玻璃的成型工艺中,需要通过高温加热的方式将玻璃软化,在模具中固定得到需要的形状。众所周知,无论是塑料射出成型、粉末注射成型或是压铸成型,其模具都是采用金属模具。即,金属材质模具是目前应用最广的模具。然而立体玻璃热压成型工艺并不采用金属材质模具,其是因为金属材料在高温下,易变形、变软,而石墨具有硬度高、导电性好、防辐射、耐腐蚀、导热性好、成本低,而且还具有耐高温的特性。石墨材料与金属材料升温变化具有相反的性能,温度越高,石墨反而越硬,这样石墨就不会存在有变形的问题。因此立体玻璃热压成型模具使用石墨材料来制作,当可以保证最大限度地精密程度。另外模具加工难度也有所降低。但是,现今立体玻璃热压成型工艺使用的石墨模具,其于所采用的CNC工具机的切削加工,均采用干式加工方法,即没有使用润滑液及冷却液,如此在石墨模具的加工成型过程中,会造成厂区石墨粉尘的飞扬污染,必需增加集尘抽风设备来收集粉尘。然而由于石墨粉尘颗粒小且轻,集尘抽风设备仅能降低石墨粉尘的污染,无法完全收集,且由于石墨本身为高导电体,除造成厂区环境的污染外,更可能造成粉尘爆炸、电气设备损坏等缺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秦文隆,未经秦文隆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37112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