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帘式膜架有效
申请号: | 201820373761.5 | 申请日: | 2018-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90341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8 |
发明(设计)人: | 黄江益;陈昊;吴低潮;王鑫臻;傅寅翼;钱如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净源环境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63/06 | 分类号: | B01D63/06;C02F1/44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仲龙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48 | 代理人: | 李静 |
地址: | 3158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竖管 出水 帘式膜 下管路 膜丝 连通 曝气管路 上管路 上端 膜架 进气口 本实用新型 从上到下 过滤效果 进气管路 使用寿命 出水口 导水管 均匀度 平衡膜 丝通道 省略 反冲 负压 减重 内膜 片膜 水压 下端 压损 正压 封装 抽水 堆积 污染物 狭窄 外部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帘式膜架,包括膜骨架,膜骨架中间从上到下依次设有出水上管路、出水下管路和曝气管路,出水上管路和出水下管路之间连通有导水管,膜骨架两侧分别固设有竖管一和竖管二,竖管一上端开设有进/出水口,竖管一下端与出水下管路连通,竖管二上端开设有进气口,竖管二下端与曝气管路连通。帘式膜架整体结构简单,较市面常见相同尺寸膜架,减重可达25~40%;由于省略了中心的进气管路,节省了管路,可以多安装6~8片膜,提高了膜架内膜丝的封装密度,从而提高过滤效果;对于膜丝负压抽水和正压反冲时,可以部分平衡膜丝通道狭窄带来的压损和膜丝不同深度带来的外部水压差异,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保证了膜丝内污染物堆积的均匀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浸没式过滤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帘式膜架。
背景技术
市面上常见的帘式膜架,都有单独的进出水口和爆气管路,通常设置在两侧和中部,即挤占帘式膜的装填空间,同时管路独立之后需要额外的横梁加强,否则在水体中会有巨大的位移,整体结构不稳定。也有小部分膜架采用整体爆气,因为膜骨架大部分内腔都要走气,所以对于焊接要求极高,在水体中膜架一旦受力变形极易导致气密失效,现多被淘汰。也有一部分膜架,不设置进出水口,在每片帘式膜组件内置一个导流管和进出水管,通过软管导出,卡箍密封,汇集在膜架上方独立的一根不锈钢管上,这种方式每片帘式膜组件都需要额外的导流管和出水管,都需要用到一个弯头、一个三通、一根等长的UPVC管,通过专门的UPVC胶水人工粘结,结构复杂,安装麻烦;此外,在实际运行中,由于一个膜架上有上百片膜,管路极多,卡箍和UPVC胶水在长期恶劣环境中经常性失效,导致气密失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轻量化的帘式膜架。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帘式膜架,包括膜骨架,所述膜骨架中间从上到下依次设有出水上管路、出水下管路和曝气管路,所述出水上管路和出水下管路之间连通有导水管,所述膜骨架两侧分别固设有竖管一和竖管二,所述竖管一上端开设有进/出水口,所述竖管一下端与出水下管路连通,所述竖管二上端开设有进气口,所述竖管二下端与曝气管路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帘式膜架整体结构简单,较市面常见相同尺寸膜架,减重可达25~40%;由于省略了中心的进气管路,节省了管路,可以多安装6~8片膜,提高了膜架内膜丝的封装密度,从而提高过滤效果;对于膜丝负压抽水和正压反冲时,可以部分平衡膜丝通道狭窄带来的压损和膜丝不同深度带来的外部水压差异,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保证了膜丝内污染物堆积的均匀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竖管一与出水上管路固定连接,所述竖管二与出水上管路和出水下管路分别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竖管一和竖管二分别对出水上管路和出水下管路的两端进行固定连接,使得出水上管路和出水下管路更加稳定的固定安装在膜骨架内,提高膜架的整体结构强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出水下管路与曝气管路紧靠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曝气管路可以作为出水下管路的力学加强,提高了出水下管路的结构强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出水上管路与出水下管路之间均匀设有多个导水管。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多个导水管保证出水下管路与出水上管路之间充分的流动性,使得出水下管路和出水上管路之间的污水分布均匀;还可以通过导水管加强出水下管路与出水上管路之间的结构强度,保证了帘式膜架的整体结构强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出水上管路的两端与膜骨架之间设有上三角加强筋。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上三角加强筋用于防止出水上管路的侧向摆动,加强了出水上管路的抗转动强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净源环境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净源环境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37376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循环超滤系统
- 下一篇:一种测量石墨烯薄膜空气净化性能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