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感应加热电路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0378020.6 | 申请日: | 2018-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83698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1 |
发明(设计)人: | 杨冠鲁;陈小锋;吴闽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侨大学 |
主分类号: | H05B6/06 | 分类号: | H05B6/06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5204 | 代理人: | 张松亭 |
地址: | 3620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绝缘栅双极晶体管 感应加热电路 逆变器 滤波器 本实用新型 三相整流器 绝缘双极晶体管 负载频率 交变电流 交流电流 交替导通 开关损耗 尾部电流 尾部电路 震荡电路 作用产生 开关管 输出端 门极 输出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感应加热电路结构,该感应加热电路结构包括三相整流器、滤波器和逆变器,该三相整流器、滤波器和逆变器依次序连接,并通过逆变器产生高频的交变电流;所述逆变器包括绝缘栅双极晶体管Q1和绝缘栅双极晶体管Q2,并使每一个绝缘栅双极晶体管的输出端与另一个绝缘双极晶体管的门极相连,构成可交替导通的震荡电路,并产生交流电流输出;所述绝缘栅双极晶体管的负载频率是开关管频率的两倍。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感应加热电路结构,解决了普通绝缘栅双极晶体管的尾部电流问题,极大的消除因尾部电路作用产生的损耗,理论上实现开关损耗为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感应加热电路结构,特别涉及一种可消除绝缘双极晶体管尾部电流的高频感应加热电路结构。
背景技术
在功率器件的发展史上,与此息息相关的感应加热技术的电源频率也经历了低频、中频、高频等数个阶段。在淬火、焊接等一些需要高功率的情况下,感应加热技术的应用十分广泛,但这也存在一些待解决的难题。
由于感应加热技术是通过在导体内感应电流涡流,而电流涡流的热效应使导体本身发热。因此,实现更大加热功率的唯一方法,是尽可能增大金属元件中产生的感应电流。由电磁感应定律可知,增大感应电流有两种方式:增大线圈中的感应电流或增大线圈中电流频率。使用绝缘双极晶体管(或称IGBT)构建逆变器,可适应更高功率输出。但在高频率情况下,绝缘双极晶体管容易产生尾部电流,造成功率耗损,影响功率进一步提高。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可有效解决绝缘栅双极晶体管尾部电流对功率的影响,一种可消除绝缘双极晶体管尾部电流的高频感应加热电路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了一种感应加热电路结构,解决了普通绝缘栅双极晶体管的尾部电流问题,极大的消除因尾部电路作用产生的损耗,理论上实现开关损耗为零。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感应加热电路结构,该感应加热电路结构包括三相整流器、滤波器和逆变器,该三相整流器、滤波器和逆变器依次序连接,并通过逆变器产生高频的交变电流;
所述逆变器包括绝缘栅双极晶体管Q1和绝缘栅双极晶体管Q2,并使每一个绝缘栅双极晶体管的输出端与另一个绝缘双极晶体管的门极相连,构成可交替导通的震荡电路,并产生交流电流输出;所述绝缘栅双极晶体管的负载频率是开关管频率的两倍。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感应加热电路结构还包括整流器控制电路,该整流器控制电路与所述三相整流器相连接,并控制三相整流器的通断;所述逆变器的输出端作为反馈信号连接至所述整流器控制电路。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感应加热电路结构还包括逆变器控制电路,该逆变器控制电路与所述逆变器相连接,并控制逆变器的通断;所述逆变器的输出端作为反馈信号连接至所述整流器控制电路。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逆变器还包括电感器件,所述绝缘栅双极晶体管Q1和绝缘栅双极晶体管Q2产生的交变电流通过该电感器件换为正弦波。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绝缘栅双极晶体管Q1和绝缘栅极双极晶体管Q2的门极与逆变器的电压输入端相连,绝缘栅双极晶体管Q1和绝缘栅极双极晶体管Q2的集电极接地,绝缘栅双极晶体管Q1的发射极反馈连接至和绝缘栅极双极晶体管Q2的门极,绝缘栅双极晶体管Q2的发射极反馈连接至和绝缘栅极双极晶体管Q1的门极。
作为一种优选,还包括电感L1、电感L2和变压器T1,所述绝缘栅双极晶体管Q1的发射极和绝缘栅双极晶体管Q1的发射极通过电感L1、电感L2相连,且电感L1和电感L2分别与变压器T1耦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选用负载频率是开关管频率二倍的功率自关断功率器件绝缘栅双极晶体管,解决了普通绝缘栅双极晶体管的尾部电流问题,极大的消除因尾部电路作用产生的损耗,理论上实现开关损耗为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侨大学,未经华侨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37802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对地无感应电防雾膜
- 下一篇:一种重载料筒旋转感应加热支撑辊绝缘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