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实验鼠类头部固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378218.4 | 申请日: | 2018-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90190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5 |
发明(设计)人: | 华玲;闫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D3/00 | 分类号: | A61D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8 | 代理人: | 武君 |
地址: | 400715***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头部固定装置 实验鼠类 头部固定 套筒 躯干 抓取 本实用新型 圆锥形结构 不锈钢板 杆连接 根连接 鼠箱 咬伤 老鼠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实验鼠类头部固定装置,包括躯干固定夹和头部固定套筒,躯干固定夹和头部固定套筒之间通过两根连接杆连接;头部固定套筒为两片不锈钢板围成的圆锥形结构。本实用新型实验鼠类头部固定装置用于从鼠箱中抓取老鼠,减低了操作者在抓取时被咬伤的风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实验鼠类头部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在实验室与鼠类相关的操作实验中,经常碰到老鼠回头咬伤实验者手部的情况,究其原因还是在于抓取或实验过程中对老鼠头部固定不到位造成的。以“腹腔注射麻醉后腹部手术”为例,传统的方式往往是左手捏住老鼠的后颈部皮肤使老鼠不能回头,然后右手完成腹腔注射麻醉剂的操作,但这时操作者的注意力往往在拿注射器的右手,加上操作时间较长后左手肌肉容易疲劳,造成老鼠头部固定不佳,从而导致实验者被老鼠咬伤。另外即使注射时未出现失误,但在接下来将老鼠头部和四肢固定在操作台上时,也会因为类似的原因容易导致操作者被老鼠咬伤。另一方面实验中对老鼠的反复拿捏固定,对实验动物容易造成伤害,影响实验结果和实验效率。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验鼠类头部固定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种实验鼠类头部固定装置,包括躯干固定夹和头部固定套筒,躯干固定夹和头部固定套筒之间通过两根连接杆连接;头部固定套筒为两片不锈钢板围成的圆锥形结构。
进一步的,头部固定套筒的直径较小的窄口端靠近躯干固定夹,在头部固定套筒的窄口端的侧壁上设有四个第一压环,第一压环靠近该两块不锈钢板相配合的侧边。
进一步的,在头部固定套筒的窄口端套设有穿过该四个第一压环的扎带。
进一步的,在头部固定套筒的直径较大的广口端的侧壁上设有两个第二压环,该两个第二压环相对设置并分别靠近该两片不锈钢板的广口端的中部。
进一步的,在头部固定套筒的广口端套设有穿过该两个第二压环的扎带。
进一步的,在该两片不锈钢板的中部位置分别设有连接孔,连接杆的一端与连接孔之间卡合连接。
进一步的,连接杆的另一端与躯干固定夹之间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在头部固定套筒上还设有固定杆,固定杆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头部固定套筒上,固定杆的另一端向躯干固定夹所在的方向延伸并平行于头部固定套筒的下侧壁。
进一步的,躯干固定夹为两侧开口的圆筒形结构,在躯干固定夹的侧壁上垂直设有手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实验鼠类头部固定装置用于从鼠箱中抓取老鼠,减低了操作者在抓取时被咬伤的风险。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附图进行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验鼠类头部固定装置俯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验鼠类头部固定装置侧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验鼠类头部固定装置使用状态图。
图中,1为躯干固定夹,2为头部固定套筒,3为连接杆,4为手臂,5为第一压环,6为扎带,7为第二压环,8为固定杆,9为连接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大学,未经西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37821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