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集成式单轨梁端部预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382610.6 | 申请日: | 2018-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9876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9 |
发明(设计)人: | 夏玉龙;邱廷琦;刘海亮;刘成;杜传知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市新筑路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B25/08 | 分类号: | E01B25/08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李兴洲;钱成岑 |
地址: | 611430***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锚下垫板 预埋板 预埋锚栓 预埋装置 集成式 梁端部 混凝土 本实用新型 波纹管接头 预应力钢筋 分散作用 伸缩装置 轨道梁 预埋件 加载 锚具 省时 受力 集合 施工 制造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集成式单轨梁端部预埋装置,包括轨道梁、支座、锚下垫板、支座上部预埋板、伸缩装置预埋件,所述锚下垫板上安装锚具和波纹管接头,所述支座上部预埋板上设支座上部预埋锚栓,所述锚下垫板与支座上部预埋板固定连接。上述技术方案将锚下垫板和支座上部预埋板固定连接集合为一体之后,可将原来锚下垫板和支座上部预埋锚栓分散作用于混凝土粱端的作用力变成一个整体来加载,让混凝土粱端的受力更加均匀,更加不容易受到损坏;在制造时,所需模板更少,布置起来更加方便省时,施工质量更容易得到保证;可以缩短原有需要的支座上部预埋锚栓,从而增加预应力钢筋布置的空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集成式单轨梁端部预埋装置,用于轨道梁粱端,属于轨道交通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国家正在大力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其中跨座式单轨是将来可能大量应用的一种形式,但目前国内跨座式单轨应用得还很少,只有重庆在2000年左右引进日本技术建立了几条跨座式单轨线路,现有的跨座式单轨采用PC轨道梁。
图1所示结构即为传统PC轨道梁粱端预埋件示意图,此类PC轨道梁的横截面一般不超过900mm(宽)×1500mm(高),PC轨道梁2在其支座1上方对应的梁端内预埋支座预埋板及预埋锚栓3、稳定轮齿形板预埋件4、预应力锚具锚下垫板5、导向轮齿形板预埋件6、行走轮齿形板预埋件7。由于要预埋这许多预埋件,因此空间非常紧张。这种结构设计会带来一系列问题:预制梁时梁端要安装的附件较多,模板安装位置复杂,各预埋件之间的空间尺寸不宜控制,施工时间和施工质量不好保证;并且混凝土在锚具张拉、收缩徐变、车辆通过时疲劳荷载作用下,预埋件之间的混凝土受力情况较差,容易出现破坏;现有的PC轨道梁跨距一般只有18~22m,建设需要的墩台、墩柱比较多,在市政道路布局时,跨越市政道路的能力也较弱。
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通过对PC轨道梁的支座、预应力锚具、伸缩装置进行综合分析,提出一种梁端预埋件集成化的解决方案,可以有效解决以上问题,并可以为体外预应力提供锚固位置,从而提高PC轨道梁的跨距,减少工程建设周期和成本,提高PC轨道梁的跨线能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集成式单轨梁端部预埋装置。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
一种集成式单轨梁端部预埋装置,包括轨道梁、支座、锚下垫板、支座上部预埋板、伸缩装置预埋件,所述锚下垫板上安装锚具和波纹管接头,所述支座上部预埋板上设支座上部预埋锚栓,所述锚下垫板与支座上部预埋板固定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将锚下垫板和支座上部预埋板固定连接集合为一体之后,可将原来锚下垫板和支座上部预埋锚栓分散作用于混凝土粱端的作用力变成一个整体来加载,让混凝土粱端的受力更加均匀,更加不容易受到损坏;在制造时,所需模板更少,布置起来更加方便省时,施工质量更容易得到保证;可以缩短原有需要的支座上部预埋锚栓,从而增加预应力钢筋布置的空间。
作为优选,所述伸缩装置预埋件与锚下垫板和支座上部预埋板固定连接。进一步优选,所述伸缩装置预埋件包括行走轮行走面预埋件、导向轮行走面预埋件和稳定轮行走面预埋件,所述行走轮行走面预埋件与锚下垫板上部固定连接,所述导向轮行走面预埋件固定连接在锚下垫板上部两侧,所述稳定轮行走面预埋件固定连接在锚下垫板下部两侧。将伸缩装置预埋件也一起集成,可以避免伸缩装置预埋件的各部件与锚下垫板、支座上部预埋锚栓之间的干涉,这样将三个原来各自分离的预埋结构集成在一起,在梁体预制时,就只需要进行一次定位和预埋,三个预埋结构之间的相对位置能够得到精确保证,缩短预制梁的制造周期,提高梁体的预制精度。
作为优选,所述支座上部预埋板底部设置体外锚固点。进一步优选,所述体外锚固点与支座结合在一起或分开设置。设置的体外锚固点用于安装体外预应力锚具,能够承受压力和弯矩,进一步提高了轨道梁的承载能力和跨线能力,从而可以进一步增大轨道梁的跨距,减少整个线路的墩柱数量,降低建设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市新筑路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市新筑路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38261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悬挂式列车
- 下一篇:一种悬挂式单轨道岔补偿轨旋降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