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菲涅尔透镜的植物组织培养瓶有效
申请号: | 201820383395.1 | 申请日: | 2018-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81441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7 |
发明(设计)人: | 文尚胜;侯一曼;靳肖林;付萌;蔡明兴;王洒洒;马鑫鑫;侯汶园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H4/00 | 分类号: | A01H4/00;G05D25/02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陈燕娴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散热器 菲涅尔透镜 植物组织培养瓶 本实用新型 瓶身 透镜 光能利用率 散热效果 培养瓶 透光率 瓶口 支架 汇聚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菲涅尔透镜的植物组织培养瓶,包括瓶身,还包括菲涅尔透镜、LED芯片和散热器,所述菲涅尔透镜置于培养瓶的瓶口,所述LED芯片安装于所述散热器底部,所述散热器通过支架与所述瓶身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利用菲尼尔透镜对光线进行汇聚,提高了透光率和光能利用率,并将LED芯片安装在散热器底部,提高了散热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植物组织培养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菲涅尔透镜的植物组织培养瓶。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农业的迅速发展,发达地区土地日益紧缺,传统农业日益衰退,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粮食需求,效法日本和德国等发达国家建立植物工厂大力发展垂直农业和现代农业成为大势所趋。作为植物生长的关键一环,光在植物的生长方面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带有LED植物光源的植物组织培养瓶也应运而生。
但是目前在植物工厂中使用的植物组织培养瓶多是采用PE材质的瓶盖和传统LED灯具的光学结构,这样虽然节省了设计成本,但是由于PE极易热氧老化和光氧老化,使得透光率急剧下降,LED光源的光能利用率也大大降低,大部分能量散失。因此,传统的植物组织培养瓶很难达到高透光率、高光能利用率、高均匀度的混光效果,使得受照植株表面出现局部过亮或者过暗或者光谱分布不均匀的问题。这样难以保证种植出的植物生长的均齐程度,最终会使得整一批次出产的植物的品质参差不齐,对之后营养液以及照明光谱的选取带来极大的不便。同时,在植物的生长环境中热量的增高会增加植物表面的蒸腾作用,进而加快植物的萎蔫,不利于植物的生长,因此培养瓶中光源部分产生的热量需要进行严格的控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了一种具有菲涅尔透镜的植物组织培养瓶,利用菲尼尔透镜对光线进行汇聚,提高了透光率和光能利用率,并将LED芯片安装在散热器底部,提高了散热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具有菲涅尔透镜的植物组织培养瓶,包括瓶身,还包括菲涅尔透镜、LED芯片和散热器,所述菲涅尔透镜置于培养瓶的瓶口,所述LED芯片安装于所述散热器底部,所述散热器通过支架与所述瓶身固定连接。菲涅尔透镜可将LED芯片发出的光线进行汇聚,提高透光率。LED芯片安装于散热器底部,有利于提高散热效果。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培养瓶还包括反光杯,所述反光杯粘贴在所述散热器底部,所述LED芯片置于所述反光杯内。反光杯可对LED芯片发射的光线进行二次配光,使光线更加均匀,提高光能的利用率。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散热器上加装有热管。进一步提高了散热效果。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LED芯片采用红绿蓝三基色灯珠或多颗单色灯珠。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红绿蓝三基色灯珠经过COB封装。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LED芯片通过脉冲宽度变调驱动电路调控光谱。脉冲宽度变调驱动电路可针对不同类型的植物幼苗发出多路脉冲宽度变调信号,从而调整LED芯片的发光光谱。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LED芯片和反光杯通过导热胶粘贴在所述散热器的底部。利用导热胶粘贴可提高粘贴部分的散热效果。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菲涅尔透镜采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材质制成。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材质(PMMA)是高透光率的材质,可提高光线的透光率。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1、采用菲涅尔透镜对光线进行汇聚,可有效提高透光率,提高光能利用率,减少光能的耗散和用电量。
2、LED芯片安装在散热器底部,极大地提高了培养瓶的散热效果,减少植物萎蔫情况。且散热器加装了热管,进一步提高了散热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38339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