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棉布结构的底布材料有效
申请号: | 201820383730.8 | 申请日: | 2018-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81977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07 |
发明(设计)人: | 张文;江德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金智达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9/02 | 分类号: | B32B9/02;B32B5/02;B32B9/04;B32B5/26;B32B7/10;B32B33/00;B60R1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806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棉布 粘接层 第一层 无纺布 粘接 圆弧状结构 底布材料 棉布结构 圆弧状 海绵 本实用新型 技术效果 汽车内饰 柔软性 透气性 花纹 压制 替代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棉布结构的底布材料,包括第一层无纺布、第二层无纺布、棉布、第一层粘接层、第二层粘接层;第一层无纺布的上方设置第一层粘接层,在第一层粘接层上方设置棉布;棉布的上、下方的花纹均呈为圆弧状结构,棉布的上方圆弧状呈从右往左结构;棉布的下方的圆弧状呈从左往右结构;棉布的上方设置第二层粘接层;第二层粘接层与第二层无纺布粘接;技术效果在于:利用在无纺布之间粘接棉布来替代海绵,利用在棉布的上、下方进行构造上的压制圆弧状结构,保证了与第一层粘接层、第二层粘接层的粘接强度,实现了保持了海绵的柔软性和透气性的同时,增加棉布的强度。解决了棉布作为汽车内饰时,由于其强度不够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内饰复合材料尤其涉及一种棉布结构的底布材料。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汽车内饰复合材料中,常使用海绵作为汽车内饰的底布的主要材料,近年来随着对于汽车内部的空气质量的日益严格,采用包括对于底布要求也日益增高,其海绵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小;为此,在现有的技术中常使用棉布代替海绵作为汽车内饰材料的底部使用,但是,棉布作为汽车内饰时,由于其强度不够,无法实现海绵的强度以及透气性,为此需要对于棉布进行强度的增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根据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目的实现一种棉布结构的底布材料,包括第一层无纺布、第二层无纺布、棉布、第一层粘接层、第二层粘接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层无纺布的上方设置第一层粘接层,在所述的第一层粘接层上方设置所述的棉布;所述的棉布的上、下方的花纹均呈为圆弧状结构,所述的棉布的上方圆弧状呈从右往左结构;所述的棉布的下方的圆弧状呈从左往右结构;棉布的上方设置第二层粘接层;第二层粘接层与第二层无纺布粘接。
进一步,所述的棉布厚度为2mm-10mm。
进一步,所述的第一层无纺布的目数为100目-200目/cm2。
进一步,所述的第二层无纺布的目数为200目-500目/cm2。
进一步,所述的第一层粘接层的厚度为0.5mm-0.8mm。
进一步,所述的第二层粘接层的厚度为0.5mm-1mm。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在于:利用在无纺布之间粘接棉布来替代海绵,在保持了海绵的柔软性和透气性的同时,增加棉布的强度;利用在棉布的上、下方进行构造上的压制圆弧状结构,保证了与第一层粘接层、第二层粘接层的粘接强度,实现了棉布替代海绵的作用。解决了棉布作为汽车内饰时,由于其强度不够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棉布的上方圆弧状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棉布的下方圆弧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金智达复合材料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金智达复合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38373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手糊成型工艺用短切毡
- 下一篇:一种稳固型牛皮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