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二次加酶的闪蒸罐有效
申请号: | 201820384334.7 | 申请日: | 2018-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82503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8 |
发明(设计)人: | 徐正康;冯炳洪;詹坤荣;赖瑞才;李惠安;伍伯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双桥(厦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M1/40 | 分类号: | C12M1/40;C12M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罗焕清 |
地址: | 3611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罐体 次加酶 穿入 闪蒸 淀粉 上连接管 混合管 闪蒸罐 液化率 加酶 技术方案要点 本实用新型 开口外壁 内壁接触 偏心位置 支撑台 排出 液化 连通 支撑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二次加酶的闪蒸罐,解决了由于闪蒸过程较短,在物料从闪蒸罐中排出时,仍然存在有一部分淀粉未被液化,导致淀粉闪蒸后的液化率不高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有罐体、用于支撑罐体的支撑台以及连接在罐体底部的二次加酶机构,所述罐体连接有穿入在罐体偏心位置的上连接管,所述上连接管穿入罐体部分的开口外壁与罐体的内壁接触,所述二次加酶机构包括有与罐体连通的混合管和与储酶罐连接的至少一根加酶管,所述加酶管穿入混合管中,提高了淀粉的液化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淀粉液化,特别涉及一种二次加酶的闪蒸罐。
背景技术
液化是淀粉糖生产中的重要工序,直接影响最终产品的质量和产,是利用淀粉酶将淀粉转化为糊精和低聚糖,使淀粉的可溶性增加,此过程称“淀粉液化”,是淀粉糖品制造过程的主要过程之一,也是食品发酵过程中许多中间产物的重要过程之一。
目前淀粉糖厂的典型淀粉糖闪蒸降温工艺为经喷射液化出来的液化液进入闪蒸罐,在闪蒸罐中闪蒸降温,高压的混合液进入闪蒸罐中后由于压力的突然降低使这些溶液变成一部分的容器压力下的蒸气和液化液,闪蒸罐的底部与物料输送泵连接,物料输送泵将液化液送出,闪蒸罐的顶部连接有供蒸汽排出的闪蒸汽管。但是由于闪蒸过程较短,在物料从闪蒸罐中排出时,仍然存在有一部分淀粉未被液化,导致淀粉闪蒸后的液化率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二次加酶的闪蒸罐,提高了淀粉的液化率。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二次加酶的闪蒸罐,包括有罐体、用于支撑罐体的支撑台以及连接在罐体底部的二次加酶机构,所述罐体的顶部设置有排气管,所述罐体的侧壁连接有穿入在罐体偏心位置的上连接管,所述二次加酶机构包括有与罐体连通的混合管和与储酶罐连接的至少一根加酶管,所述加酶管穿入混合管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连接管的偏心设计,使上连接管的开口能够与罐体的内壁接触,使混合液在送入罐体后,能够沿着罐体内壁流动至罐底,由于罐体内壁的导向作用以及进料泵赋予混合液的初始速度,使混合液能够呈螺旋形沿罐体向下流动,通过转动的方式进行流动,能够延长混合液在罐体中流动路径以及混合时间,使混合液中的组分能够充分进行混合,无需再通过搅拌机进行搅拌混合,节省了搅拌步骤,在保证物料充分混合的条件下降低了成本;同时,由于淀粉液化需要加热,在罐体加热过程中,受热形成的蒸汽在罐体的中部向上流动,而混合液则呈螺旋形贴在罐体内壁上,能够减少蒸汽向上流动过程中带走的混合液,从而减少了淀粉液化液的损耗量;当罐体内的混合液流动至罐体底部的时候,通过进入二次加酶机构进行进一步的淀粉液化,穿入混合管中的加酶管通过向混合管中加入液化酶能够使通过罐体的混合液利用余热与液化酶发生反应,在混合管中,由于流体仍然为螺旋形流动,同样不需要用到搅拌器,使混合液中的组分能够充分在混合并且液化的前提下,舍去使用搅拌器搅拌的步骤。
作为优选,所述加酶管穿入在混合管的偏心位置,且所述加酶管穿入混合管的开口外壁与混合管的内壁接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酶管的偏心设置使加酶管中的液化酶液进入到混合管中时候,同样具有螺旋形流动的趋势,从而能够使加酶管中的液化酶液与混合管中的淀粉液化液具有较长的接触时间,进而使液化酶液能够与淀粉液化液充分反应,从而进一步提高淀粉的液化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加酶管与上连接管的开口朝向均为逆时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朝向相同的设计能够使加酶管中液化酶液的流动方向与上连接管送入罐体中混合液的流动方向一致,从而能够避免加酶管中液化酶液的加入搅乱混合管中混合液的流动方向,使混合液与液化酶液混合后,仍然能够稳定地按照原来的方向进行运输。
作为优选,所述储酶罐固定在支撑台,所述加酶管包括有储酶罐连接的第一加酶管以及穿入混合管中的第二加酶管,所述第一加酶管与混合管平行设置,所述第二加酶管向下倾斜连接在第一加酶管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双桥(厦门)有限公司,未经双桥(厦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38433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