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桥梁用四梁式工字钢-混凝土组合梁有效
申请号: | 201820386017.9 | 申请日: | 2018-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81835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04 |
发明(设计)人: | 冯威;马毓泉;赵庭;袁卓亚;许冰;石雄伟;柯亮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公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01D21/00 | 分类号: | E01D21/00;E01D2/00;E01D101/30;E01D101/26 |
代理公司: | 西安创知专利事务所 61213 | 代理人: | 谭文琰 |
地址: | 710065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工字钢 负弯矩 组合梁 混凝土组合梁 节段 梁式 本实用新型 过渡段 正弯矩 吊装 桥梁 混凝土桥面板 节段拼接 受力特点 稳定结构 包络图 连接梁 布设 桥墩 失稳 受力 小弯 主梁 分段 节约 支撑 施工 优化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桥梁用四梁式工字钢‑混凝土组合梁,该四梁式工字钢‑混凝土组合梁由多个沿所施工桥梁纵桥向布设的组合梁节段拼接而成,每个组合梁节段均支撑于前后相邻两个桥墩之间;每个所述组合梁节段均由四个工字钢和混凝土桥面板组成;每个工字钢均沿纵桥向分为正弯矩段、负弯矩段和过渡段。本实用新型梁通过连接梁的设置,有效的保证了组合梁节段在吊装过程中形成稳定结构,防止在吊装过程中发生失稳破坏的现象;根据主梁的最大最小弯矩包络图中承受负弯矩的负弯矩段和设置在正弯矩段与负弯矩段之间的过渡段,有效的根据工字钢受力特点对工字钢进行分段,能够达到节约造价和优化受力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桥梁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桥梁用四梁式工字钢-混凝土组合梁。
背景技术
工字钢-混凝土组合结构作为一种新型桥梁结构形式,相较于纯钢梁结构,组合梁可采用较小的截面同时获得较大的截面惯性矩,有利于减小活载下的结构变形;相较于混凝土结构,其自重减轻,结构延性提高,造价降低。钢-混凝土组合结构使两种材料的特性得以充分发挥,在桥梁结构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目前钢混组合结构通常是在临时墩或支架上分节段架设、焊接钢梁,再安装预制好的混凝土桥面板。但上述施工方法存在以下不足和缺陷:一、对于地质基础较差的桥位,很难保证支架基础的变形,且架体搭设过高也易发生安全事故及质量问题;二、单梁吊装易发生失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桥梁用四梁式工字钢-混凝土组合梁,该四梁式工字钢-混凝土组合梁通过连接梁的设置,有效的保证了组合梁节段在吊装过程中形成稳定结构,防止在吊装过程中发生失稳破坏的现象;根据主梁的最大最小弯矩包络图中承受负弯矩的负弯矩段和设置在正弯矩段与负弯矩段之间的过渡段,有效的根据工字钢受力特点对工字钢进行分段,能够达到节约造价和优化受力的目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桥梁用四梁式工字钢-混凝土组合梁,其特征在于:由多个沿所施工桥梁纵桥向由前至后布设的组合梁节段拼接而成,所施工桥梁为多跨连续梁桥;每个所述组合梁节段均支撑于前后相邻两个桥墩之间,所述组合梁节段的梁体高度为190cm~200cm,所述组合梁节段的长度与其两端所支设的两个所述桥墩之间的距离相同;
每个所述组合梁节段均由四个沿纵桥向布设于同一水平面上的工字钢和支撑在四个工字钢上的混凝土桥面板组成,四个工字钢沿所施工桥梁横桥向呈等间距布设,四个所述工字钢的结构尺寸均相同且呈平行布设,四个所述工字钢布设在同一平面上,每个所述工字钢的两端均支撑于桥墩上;
每个所述工字钢均沿纵桥向由前至后分为三个节段,三个所述节段分别为正弯矩段、负弯矩段和连接于正弯矩段与负弯矩段之间的过渡段;所述正弯矩段和所述负弯矩段的上翼缘板厚度均大于过渡段的上翼缘板厚度,所述正弯矩段和所述负弯矩段的下翼缘板厚度均大于过渡段的下翼缘板厚度;
相邻两个所述工字钢通过连接件连接为一体,每个所述连接件包括多个沿纵桥向由前至后布设的连接梁组成,相邻两个所述工字钢通过多个所述连接梁连接为一体,所述连接梁沿横桥向布设。
上述一种桥梁用四梁式工字钢-混凝土组合梁,其特征是:多个所述组合梁节段拼接形成所施工桥梁的主梁,所述正弯矩段为所述主梁的最大最小弯矩包络图中承受正弯矩的梁段;负弯矩段为所述主梁的最大最小弯矩包络图中承受负弯矩的梁段。
上述一种桥梁用四梁式工字钢-混凝土组合梁,其特征是:多个所述连接梁均布设于同一水平面上。
上述一种桥梁用四梁式工字钢-混凝土组合梁,其特征是:每个所述连接梁均包括两个连接于两个所述工字钢的腹板之间的连接杆,两个所述连接杆均沿横桥向布设且二者布设于同一竖直面上,两个所述连接杆分别为上连接杆和位于所述上连接杆正下方的下连接杆且二者之间的竖向距离为所述腹板高度的1/4~1/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公路研究院,未经西安公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38601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桥梁拼接的抹胶装置
- 下一篇:钢箱梁安装用桥面吊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