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电力电缆熔接接头绞合导体的冷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392334.1 | 申请日: | 2018-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79102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5 |
发明(设计)人: | 陈仲军;崔明;毛刚;毛士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省中科电缆附件有限公司;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1R43/02 | 分类号: | H01R43/02 |
代理公司: | 吉林长春新纪元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100 | 代理人: | 魏征骥 |
地址: | 130000 吉林省长春市***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冷却模块 绞合导体 熔接 电力电缆 出水腔 进水腔 冷却水道 冷却装置 绝缘层 电力电缆绝缘层 侧温度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 温度传感器 出水侧 原有的 进水 内层 温升 传导 连通 冷却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电力电缆熔接接头绞合导体的冷却装置,属于对电力电缆熔接接头绞合导体熔接时产生的高温进行冷却的装置。上冷却模块和下冷却模块上下合在一起形成环形,上冷却模块和下冷却模块的内部结构相同,其中上冷却模块内部有出水腔和进水腔,外层冷却水道、内层冷却水道两端分别与出水腔和进水腔连通,出水侧温度传感器固定连接在上冷却模块的出水腔外侧,进水侧温度传感器固定连接在上冷却模块的进水腔外侧。优点是结构新颖,使得绞合导体的热量能快速传导给冷却模块,达到两侧绝缘层温升在允许范围内的目的,最终保证了电力电缆绝缘层原有的各项性能指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对电力电缆熔接接头绞合导体熔接时产生的高温进行冷却的装置。
背景技术
多数情况下,每条电力电缆输电线路都是由几段电力电缆连接成一个整体,相邻两段电力电缆连接时需要把两根绞合导体可靠地连接在一起。绞合导体连接有多种方法,如机械压接、电阻对焊、气体焊接、金属熔接等。
其中,机械压接方法在操作实施过程中不产生高温,对电力电缆绝缘层没有破坏的可能性。电阻对焊、气体焊接、金属熔接等方法在操作实施过程中会产生一定温度的高温,该温度对靠近绞合导体连接部位的电力电缆绝缘层有一定的不利影响,降低了绝缘层的绝缘性能等重要技术指标,所以必须对绞合导体连接时产生的高温加以控制以消除其对电力电缆绝缘层的不利影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电力电缆熔接接头绞合导体的冷却装置,该装置可带走绝大部分热量,降低绞合导体熔接部位温度,从而使得临近的电力电缆绝缘层温升在允许范围内,保证电力电缆绝缘层的各项性能满足要求。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上冷却模块和下冷却模块上下合在一起形成环形,上冷却模块和下冷却模块的内部结构相同,其中上冷却模块内部有出水腔和进水腔,外层冷却水道、内层冷却水道两端分别与出水腔和进水腔连通,出水侧温度传感器固定连接在上冷却模块的出水腔外侧,进水侧温度传感器固定连接在上冷却模块的进水腔外侧。
所述上冷却模块、下冷却模块均采用纯铜材料。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结构新颖,上冷却模块、下冷却模块均使用导热性能优异的纯铜制造,其内部加工双层冷却水流道,并保证上冷却模块、下冷却模块扣合后实现360°都有冷却水道,实现了无死角冷却;上冷却模块、下冷却模块内表面均与绞合导体外表面紧密接触,使得绞合导体的热量能快速传导给冷却模块,该装置的这两大特点能最大限度带走冷却模块接受到热量,降低冷却模块内侧电力电缆绞合导体温升,从而达到两侧绝缘层温升在允许范围内的目的,最终保证了电力电缆绝缘层原有的各项性能指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上冷却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上冷却模块1和下冷却模块2上下合在一起形成环形,上冷却模块1和下冷却模块2的内部结构相同,其中上冷却模块1内部有出水腔101和进水腔102,外层冷却水道103、内层冷却水道104两端分别与出水腔101和进水腔102连通,出水口105与出水腔101连接,进水口106与进水腔102连接,出水侧温度传感器3固定连接在上冷却模块1的出水腔外侧,进水侧温度传感器4固定连接在上冷却模块1的进水腔外侧。
所述上冷却模块、下冷却模块均采用纯铜材料。
工作原理:
1、分别剥除两段电力电缆一定长度的绝缘层及导体屏蔽层6使绞合导体5裸露;
2、在每段电力电缆尽量靠近绝缘层断口的绞合导体的适当位置把上冷却模块、下冷却模块紧密扣合,即扣合在电力电缆绞合导体需要降温冷却部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省中科电缆附件有限公司;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未经吉林省中科电缆附件有限公司;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39233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USB3.0连接器焊接PCB用支撑结构
- 下一篇:自动排线端子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