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管廊接缝防水构造有效
申请号: | 201820393071.6 | 申请日: | 2018-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87017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5 |
发明(设计)人: | 王丹;童未峰;彭轩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蓝盾防水构造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9/16 | 分类号: | E02D29/16;E02D31/02;E02D29/045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瑞联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1 | 代理人: | 张清彦 |
地址: | 518052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密封件 本实用新型 混凝土管廊 预制装配式 接缝防水 两节 密封条 混凝土预制管 橡塑弹性体 粘合剂 使用寿命 预制管 接缝 粘接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管廊接缝防水构造,包括密封件,以及两节混凝土预制管廊,密封件通过粘合剂粘接于两节预制管廊的接缝截面上;密封件为橡橡塑弹性体密封条。通过上述设计,本实用新型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成本低廉。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防水技术领域,特别涉及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管廊接缝防水构造。
背景技术
目前,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管廊接口防水方法主要有3种:橡胶圈防水方式、遇水膨胀橡胶条防水方式及复合防水方式。第一种橡胶圈防水方式,是把断面形状为楔形或者圆形的橡胶圈固定在插口的斜面上,进入承口后,间隙变小,橡胶圈受到压缩而反弹,抵在承插口两边,阻水通过。第二种遇水膨胀胶条方式,是把遇水膨胀橡胶条固定在箱涵端面,依靠预应力钢缆、螺栓使得相邻的箱涵纵向靠紧,遇水时,箱涵间的胶条发生膨胀,抵在端面两侧,阻水通过。第三种复合防水方式,是整合橡胶圈防水和遇水膨胀胶条,双道防水。
橡胶圈防水存在的问题:常用的橡胶圈截面高度在35mm至40mm,承插口有很大的尺寸公差(±2mm),橡胶自身的应力松弛,弹性减退,导致防水失效。(在液压系统中,橡胶圈密封得到广泛应用,是因为被密封件的尺寸公差很容易控制)为此,有些设计采用了2道橡胶圈,也有在2道橡胶圈之间灌注水泥细砂浆,由于思路不对症,没有解决问题。
遇水膨胀橡胶存在的问题:目前市售的遇水膨胀橡胶实际上是捏合了大量膨润土,称为遇水膨胀腻子,除了自身的应力松弛,弹性减退之外,膨润土颗粒在水中流失,造成体积萎缩,不能长期防水。某些的遇水膨胀橡胶是聚氨酯加氯丁橡胶、天然橡胶混炼后,挤出成型,存在自身的应力松弛,弹性减退的问题,有的聚氨酯经过枯水期后,体积不再膨胀。有专家建议把原来1道橡胶圈改为2道橡胶圈;也有的专家建议采用2道防水措施,同时采用2道橡胶圈和遇水膨胀橡胶,也是无奈之举,2道不太可靠的防水措施合起来也不抵一道可靠的防水措施,箱涵的设计寿命是100年,现有的防水措施难以长期有效,地下防水的堵漏难度大,费用超过防水的十倍。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成本低廉的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管廊接缝防水构造。
本实用新型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管廊接缝防水构造,包括密封件,以及两节混凝土预制管廊,所述密封件通过粘合剂粘接于两节所述预制管廊的接缝截面上;所述密封件为橡塑弹性体密封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密封件包括由外至内依次分布的聚氯乙烯层和弹性橡胶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弹性橡胶层为丁晴橡胶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密封件与两节所述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管廊之间的间隙填设有聚氨酯密封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密封件的横截面呈圆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密封件的横截面呈瓦片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管廊接缝防水构造及工法,在使用时,首先,根据预制管廊接缝的宽度,选取对应尺寸的橡橡塑弹性体密封条;然后,根据接缝的周长裁剪出相应长度的橡橡塑弹性体密封条;最后,将剪裁完成的橡橡塑弹性体密封条压入预制管廊接缝内,并固定。这种结构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成本低廉,在缝隙中粘接橡塑弹性体密封条,既可密封防水,又能迎随变形,施工简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密封件的一种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密封件的另一种剖面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蓝盾防水构造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蓝盾防水构造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39307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SMC复合材料承重井盖
- 下一篇:地下室防水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