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硝基萘酚生产用安全高效硝化反应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395113.X | 申请日: | 2018-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81042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6 |
发明(设计)人: | 李增敏;朱征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连云港市新诚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201/08 | 分类号: | C07C201/08;C07C205/25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家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27 | 代理人: | 陈娟 |
地址: | 222228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搅拌电机 硝化 出液管道 硝基萘酚 混酸釜 搅拌桨 溶解釜 输出轴 反应装置 高效硝化 支管 本实用新型 出料管道 局部过热 生产过程 有机反应 装置领域 副产物 淬灭 套筒 安全 生产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硝基萘酚生产用安全高效硝化反应装置,涉及有机反应装置领域,包括混酸釜、溶解釜、硝化釜和淬灭釜,溶解釜上设有第一搅拌电机,第一搅拌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一搅拌桨固定连接,混酸釜上设有第二搅拌电机,第二搅拌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二搅拌桨固定连接,溶解釜的底部设有出液管道,混酸釜的底部设有支管,支管与出液管道相连通,出液管道与硝化釜相连通,硝化釜上设有第三搅拌电机,第三搅拌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三搅拌桨固定连接,硝化釜上还设有降温套筒,硝化釜的底部设有出料管道,可以避免硝基萘酚生产过程中局部过热现象,减少副产物的生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有机反应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硝基萘酚生产用安全高效硝化反应装置。
背景技术
反应釜是化工生产中,为化学反应提供反应空间和反应条件的装置,为了提高反应的效率,通常在反应釜中增加搅拌装置,加快反应釜内物料混合均匀,强化传热效果和相间传质,现有的硝化反应釜,在使用时,各物料只能进行一次混合,因而会出现混合不均匀的现象,进而会造成反应釜内局部反应过热的现象,使硝化反应副产物增加。
因此,研发一种能够使物料混合均匀,避免硝化反应的局部过热现象且减少副产物生成的硝化反应釜是非常有必要的。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硝基萘酚生产用安全高效硝化反应装置,可以避免硝基萘酚生产过程中局部过热现象,减少副产物的生成。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硝基萘酚生产用安全高效硝化反应装置,包括混酸釜、溶解釜、硝化釜和淬灭釜,所述溶解釜上设有第一搅拌电机,所述第一搅拌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一搅拌桨固定连接,所述混酸釜上设有第二搅拌电机,所述第二搅拌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二搅拌桨固定连接,所述溶解釜的底部设有出液管道,所述混酸釜的底部设有支管,所述支管与所述出液管道相连通,所述出液管道与所述硝化釜相连通,所述出液管道内设有降温盘管,所述出液管道的内部左右两侧交错设有若干个缓流板,所述硝化釜上设有第三搅拌电机,所述第三搅拌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三搅拌桨固定连接,所述硝化釜上还设有降温套筒,所述硝化釜的底部设有出料管道,所述硝化釜位于所述淬灭釜的上方,所述硝化釜通过若干个支杆与所述淬灭釜固定连接,所述淬灭釜的右侧设有第四搅拌电机,所述淬灭釜内设有第四搅拌桨,所述第四搅拌桨的左右两端与所述淬灭釜转动连接,所述第四搅拌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第四搅拌桨的右端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淬灭釜的底部设有排液管道。
进一步地,所述支管、所述出液管道、所述出料管道和所述排液管道上均设有电磁阀门。
进一步地,所述淬灭釜的底部设有温度探头。
进一步地,所述淬灭釜的右侧设有数显温度计,所述数显温度计与所述温度探头电性连接。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硝基萘酚生产用安全高效硝化反应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混酸釜中用于进行硝酸和硫酸的混合,溶解釜中用于溶剂溶解萘酚,萘酚溶液在出液管道内与混酸接触进行一次混合,此时降温盘管可以对混合液进行降温,液体流动过程中不断碰撞缓流板一方面可以降低流速,另一方面在碰撞过程中促进液体的混合,最后混合液进入硝化釜内进行消化反应,由于经过充分预混合、预反应,在硝化釜中的混合反应过程中温度不会过高,可以避免硝基萘酚生产过程中局部过热现象,减少副产物的生成,淬灭釜内预先装入冰水混合物,反应液排入后,搅拌淬灭,数显温度计可以时刻显示淬灭温度,防止淬灭温度过高,本装置操作简单,设计合理,适合进行大规模连续化生产。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连云港市新诚化工有限公司,未经连云港市新诚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39511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