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使用双杆端关节轴承的直线导引后悬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0395415.7 | 申请日: | 2018-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82327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4 |
发明(设计)人: | 赵景山;刘向;纪俊杰;张云清;段宇鹏;陈晓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G3/20 | 分类号: | B60G3/20;B60G1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鸿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7 | 代理人: | 李玉琦;陈英俊 |
地址: | 100084 北京市海淀区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向杆 杆端关节轴承 后悬架系统 连接耳 车身 本实用新型 关节轴承 直线导引 立柱 双杆 减振器安装座 操纵稳定性 减振器 耐用性 整车 磨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使用双杆端关节轴承的直线导引后悬架系统,包括第一导向杆、第二导向杆、第三导向杆、第四导向杆、第一基座、第二基座、立柱、减振器安装座以及减振器,其中,每根导向杆的每一端均设置有两个杆端关节轴承,第一导向杆和第二导向杆的两端分别通过端部的杆端关节轴承连接第一基座和车身连接耳,第三导向杆和第四导向杆的两端分别通过端部的杆端关节轴承连接第二基座和车身连接耳。本实用新型所述后悬架系统通过在四个导向杆的两端均设置两个杆端关节轴承,降低了导向杆与立柱以及车身连接耳之间连接处的磨损,同时提高了后悬架系统整体的耐用性和可靠性,且提高整车的操纵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悬架系统,具体地,涉及一种使用双杆端关节轴承的直线导引后悬架系统。
背景技术
悬架是保证车轮或者车桥与汽车承载系统(车架或者承载式车身)之间具有弹性联系并能够传递载荷、缓和冲击、衰减振动以及调节汽车在行驶过程中车身位置等有关装置的总称。一般悬架主要由弹性元件、减震装置和导向机构三部分组成。在有些情况下,某一零部件兼起两种或者三种作用,比如钢板弹簧兼起弹性元件和导向机构的作用。其中导向机构的功能是确保车轮与车身或车架之间所有的力和力矩可靠传递,并决定车轮相对于车身或车架的位移特性。导向机构决定了车轮跳动时的运动轨迹和车轮定位参数的变化情况,以及汽车前后侧倾中心和纵倾中心的位置,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整车的操纵稳定性和抗纵倾能力。
根据导向机构的特点,汽车悬架主要可以分为非独立悬架和独立悬架两大类。非独立悬架的典型特征在于左右车轮之间由一刚性梁或者非断开式的车桥联接,当单边车轮跳动时,直接影响到另一侧车轮。非独立悬架系统的平稳性与舒适性较差,但同时又具有造价低、承载力大的特点,目前部分小型轿车的后悬架与货车、大客车配备这种悬架系统。独立悬架的结构特点是两侧的车轮单独地通过弹性悬架与车身或车架联接,车桥做成断开式。因此,独立悬架有以下优点:①两侧车轮可以单独运动互不影响,提高操控性;②减小了非簧载质量,有利于汽车的平顺性;③采用断开式车桥,可以降低发动机位置,降低整车重心;④车轮运动空间较大,可以降低悬架刚度,改善平顺性。以上优点使独立悬架被广泛地应用在汽车上,特别是轿车的转向轮都普遍采用了独立悬架,为了提高行驶安全性,越来越多的高级轿车的后悬架也采用了独立悬架。
悬架性能的差异方面,导向机构占很大因素,而导向机构的运动规律直接影响车轮定位参数的变化。尽管悬架的结构各不相同,但其最终目的都是通过各种设计使得前轮定位参数在运动过程中的变化合理且尽量小。目前,在汽车上应用最广泛的独立悬架主要有:麦弗逊式悬架、双横臂独立悬架、和多连杆独立悬架。总的来说,当前最经济适用、性价比最高的前独立悬架是麦弗逊式;能做高性能调校和匹配的悬架是多连杆和双横臂式;结构最复杂、实现功能最多的是多连杆式。
目前常规的独立悬架虽然在功能上都能够满足悬架设计要求,但是当车轮跳动时,车轮定位参数均会变化。在实际应用中,车轮任何定位参数的变化都会对汽车操纵稳定性或者其他方面性能产生不利影响,比如轮距的变化会导致汽车直线行驶能力下降,同时还造成滚动阻力增大和对转向系统的影响;车轮外倾角的变化会导致轮胎异常磨损。麦弗逊悬架在车轮上下跳动时,其减振器下支点随着横摆臂摆动,主销轴线的斜角随之变化,因此其车轮定位参数在悬架运动时有较大的变化。双叉臂式悬架通过合理设计上下横臂,可以使车轮和主销参数变化不大;但由于受导向机构运动原理的限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部分定位参数变化过大的问题。多连杆悬架运动轨迹在理论及实际上都是复杂的空间曲线,使得车轮定位参数在车轮上下跳动过程中的变化情况要比传统的麦弗逊悬架和双横臂悬架等更恶劣;而且悬架调校和匹配的难度大,其运动和动力性能对结构参数非常敏感,如果匹配不当,车轮定位参数的变化范围会很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未经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39541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直线伸缩杆
- 下一篇:一种使用双杆端球头的直线导引前悬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