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室内阳光智能扩散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396659.7 | 申请日: | 2018-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79625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2 |
发明(设计)人: | 董佳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F21S11/00 | 分类号: | F21S11/00;F21V13/00;F21V14/00;F21V23/04;F21V2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2001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扩散装置 玻璃板 本实用新型 光电机 控制柜 扩散箱 透光板 扩散 反光镜 底板 室内 光照传感器 湿度传感器 阳光利用率 动态调节 动态检测 结构稳定 系统控制 下方位置 自动收放 控制器 智能 出光镜 磁铁球 进光镜 箱底板 箱内壁 滑轨 反射 光照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室内阳光智能扩散装置,包括扩散装置主体,所述扩散装置主体上设置有扩散箱、扩散架和控制柜;所述控制柜内安装有控制器;所述扩散箱内壁上设置有进光镜、反光镜、透光板和出光玻璃板,所述透光板前端内、外两侧上分别安装有光照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所述出光玻璃板下方位置上设置有出光镜;所述扩散箱的底板上固定安装有进光电机、出光电机和磁铁球,所述扩散箱底板两侧边上分别安装有滑轨。本实用新型在实际运用中,结构稳定牢固,系统控制精确,反射面积较大,阳光利用率较高,完全实现了光照动态检测、阳光射入室内角度动态调节、装置自动收放的功能,适合推广运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家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室内阳光智能扩散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代拥挤的城市中,楼房间距越来越小,楼层高度越来越高,此外,持续递增的房价导致人们购买力越来越低,一梯多户的建筑格局也越来越多,较小的楼间距和楼房面积、错综复杂的楼房格局,严重影响着室内采光效果。人们正常生产生活离不开阳光的沐浴,长时间缺乏阳光,会使人产生压抑、烦闷的心情,室内长时间缺少阳光的照射,也会引起潮湿、发霉,进而导致墙面脱皮,且影响室内空气质量和人体健康。因此,室内具备充足的阳光照射,对室内环境及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用新型通过平面镜的反光原理和电机控制技术、智能控制技术,实现光照动态检测、阳光射入室内角度动态调节、装置自动收放的功能,提高阳光在室内的照射面积和利用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室内阳光智能扩散装置,以解决室内阳光不足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室内阳光智能扩散装置,包括扩散装置主体,所述扩散装置主体上设置有扩散箱、扩散架和控制柜;所述控制柜内安装有控制器;所述扩散箱内壁上设置有进光镜、反光镜、透光板和出光玻璃板,反光镜安装于扩散箱顶端,所述透光板前端内、外两侧上分别安装有光照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所述光照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分别与控制器电性相连,所述出光玻璃板安装在扩散箱右侧位置,所述出光玻璃板下方位置上设置有出光镜,所述出光玻璃板底端位置通过丝杆与位移电机活动相连;所述扩散箱的底板上固定安装有进光电机、出光电机和磁铁球,所述进光电机、出光电机和位移电机分别通过驱动电路与控制器电性相连,所述扩散箱底板两侧边上分别安装有滑轨。
优选的,所述进光镜固定安装于扩散箱前端的进光板上,所述进光板中心轴线与水平面呈45度倾斜角,所述进光板背面中心轴位置上焊接有转动杆。
优选的,所述转动杆的顶端与透光板转动相连,所述转动杆的底端与转动轮固定相连,所述转动轮与进光电机输出端固定相连;所述转动轮边缘位置与轴承的外圆相连,所述轴承的内圆通过钢杆固定于扩散箱的底板上。
优选的,所述磁铁球顶端悬浮有磁极板,所述磁极板镶嵌于出光镜底端凹槽内,所述出光镜侧面与出光电机输出端固定相连。
优选的,所述滑轨与滑槽滑动相连,所述滑槽固定安装于扩散架顶端位置,所述每只滑槽的底端分别固定安装有两根升降杆,所述升降杆由两节活动杆组成,且中间设置有松紧阀,所述每只升降杆底端分别焊接有脚片,所述右侧脚片上固定安装有控制柜。
优选的,所述驱动电路采用三相全桥驱动电路;所述控制器采用DSP28335主控制芯片;所述进光电机、出光电机和位移电机皆采用步进电机。
优选的,所述控制柜正面上设置有触摸屏和总开关,所述触摸屏和总开关分别与控制器电性相连。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平面镜的反光原理和电机控制技术、智能控制技术,实现光照动态检测、阳光射入室内角度动态调节、装置自动收放的功能,提高阳光在室内的照射面积和利用率。具体效果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理工大学,未经安徽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39665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隧道入口照明节能机构
- 下一篇:一种地下车库自然采光照明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