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立体交叉式物流快递智能分流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0397730.3 | 申请日: | 2018-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82652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1 |
发明(设计)人: | 沈宇锋;邹成意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申振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37/00 | 分类号: | B65G37/00;B65G47/71;B07C7/04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地址: | 311519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拣 输送线 传送带 分流 集中装置 本实用新型 立体交叉式 待机状态 分流系统 分流状态 物流快递 分拣效率 立体布置 总输送带 智能 有效地 轨道 拿取 前移 小车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立体交叉式物流快递智能分流系统,包括总输送线和设有分拣小车的分拣传送带,在分拣传送带的两侧分别设有若干分拣口,在分拣传送带的一端旁侧设有包裹集中装置,各分拣传送带和总输送线之间分别设有可在待机状态和分流状态之间进行切换的分流输送线,分流输送线一端靠近分拣传送带旁侧的包裹集中装置,另一端靠近总输送带,分流输送线处于待机状态时,总输送线上的包裹连续前移;当分流输送线处于分流状态时,分流输送线启动,总输送线上的包裹通过分流输送线进入包裹集中装置内。本实用新型可确保每个分拣轨道的分拣人员均可及时的拿取需要分拣的包裹,从而可有效地提高分拣效率,同时可实现分拣轨道的立体布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流分拣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可对包裹进行智能分拣,并安装目的地进行归类的智能物流分拣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经济的不断发展,物流行业正在进入快速发展期,相应地,对包裹的快速、准确分拣成为物流行业一个基本的要求,现有的物流分拣系统通常是在一个物流仓库里设置一条总输送线、以及平面设置的多条首尾闭合成环形的分拣轨道,在分拣轨道的旁侧间隔设有多个对应不同地址的分拣口,分拣轨道上间隔地设置若干分拣小车,分拣小车上设有驱动其在分拣轨道上行走的行走电机以及由分拣电机驱动的卸货装置,在行走小车下方设有滑触线,分拣小车上设有相应的集电器,以便为分拣小车提供电源。物流公司收集到的全部包裹先放置在总输送线上的,总输送线将杂乱无章的包裹输送到各分拣轨道的起始端,分拣人员直接从总输送线上拿取包裹进行扫描,并放入分拣轨道上的分拣小车内。扫描得到的地址信息相应地输入分拣小车的控制器。然后分拣小车即可根据输入的地址信息快速移动至分拣轨道旁边对应的分拣口位置,然后分拣小车上的分拣电机驱动分拣小车上的卸货机构动作,使包裹侧翻进入分拣口,以实现包裹的自动分拣。分拣小车随后沿分拣轨道绕回到起始位置,以等待下一次的分拣。
例如,在中国专利文献上公开的“一种基于RFID的高效物流分拣系统”,公布号为CN105903679A,包括分拣机、云平台、分拣数据采集模块和分拣纠错模块,所述分拣机的传送带设有多条分拣支路,每条分拣支路分拣出应到目的地与分拣支路的货物;所述分拣数据采集模块置于分拣机的传送带起点位置,其中,第一RFID阅读器用于读取贴在货物上的电子标签以获取货物的目的地信息,第一GPRS通信单元用于向所述云平台发送货物标识信息,所述分拣纠错模块分布在各条分拣支路上,其中,第二RFID阅读器读取己分拣货物的电子标签,第二GPRS通信单元向所述云平台发送货物的标识信息,所述云平台根据收到的司标识信息用于查看物流分拣的情况和进度。该实用新型通过第二RFID阅读器、第二GPRS通信单元能够对分拣的货物进行校验,从而可提高物流分拣的准确性,避免发生分拣差错。
然而现有的物流分拣系统存在如下缺陷,首先,由于总输送线上的包裹是依次向前连续传输的,因此,每个分拣轨道的起始端的分拣人员只能一次拿取一个总输送线上的包裹,当分拣人员需要拿取包裹时,总输送线上此时与该分拣人员对应位置的包裹可能已经被前面的分拣人员取走,因此,该分拣人员需要等待后续的包裹的到来,从而会影响分拣效率。特别是,当分拣轨道的数量较多时,对于比较靠后的分拣轨道的分拣人员而言,极容易出现无法立刻拿取包裹的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物流分拣系统所存在的分拣人员无法及时地拿取包裹进行扫描分拣的问题,提供一种立体交叉式物流快递智能分流系统,可确保每个分拣轨道的分拣人员均可及时的拿取需要分拣的包裹,从而可有效地提高分拣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申振机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申振机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39773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