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两辊精校机的不锈钢棒废液清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400802.5 | 申请日: | 2018-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84952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5 |
发明(设计)人: | 程礼峰;周井松;程福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凌赣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8B5/02 | 分类号: | B08B5/02;B08B1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不锈钢棒 废液 清理装置 支撑铁 支撑铁架 精校机 喷出 技术方案要点 本实用新型 表面附着 高速气流 高速气体 加工装置 非接触 圈连接 吹出 风圈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两辊精校机的不锈钢棒废液清理装置,属于不锈钢棒加工装置,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支撑铁架和支撑铁圈,所述支撑铁圈连接在支撑铁架的顶部,所述支撑铁圈中设有喷出高速气体用于清理不锈钢棒表面废液的废液清理装置,所述废液清理装置包括用于喷出气体的清理圈和引导气体的供风圈;通过向不锈钢棒吹出高速气流,从而将不锈钢棒表面附着的废液吹走,能够在非接触的情况下清理不锈钢棒表面的废液。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不锈钢棒加工装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两辊精校机的不锈钢棒废液清理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生产中,对于不锈钢直线度有着较高的要求,两辊矫直机是用于对不锈钢棒进行矫直的设备。
目前,授权公告号为CN205341572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两辊抽油杆杆体矫直机,它包括机架、凹辊、凸辊、矫直定位装置,所述机架下部设有凸辊座,所述凸辊座上设置凸辊,所述机架上部设有可上下移动的凹辊座,所述凹辊座上设置凹辊,所述凸辊、凹辊交叉设置,所述矫直机送料轴线上所述凸辊、凹辊交叉点的前后分别设置矫直定位装置,所述矫直定位装置包括上定位槽、下定位槽、输送辊,所述上定位槽固定于凹辊座上,所述下定位槽及输送辊设置于凸辊座上。
这种矫直机虽然能够对长杆体斤进行矫直,但从矫直机中输出的长杆体上常沾附有矫直时带上的废液,还需要工人对长杆体进行额外的去除废液工作,加工过程耗费人力,生产效率低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两辊精校机的不锈钢废液清理装置,其优点是在不锈钢不锈钢棒拉出时同时对不锈钢棒表面附着的废液进行清理。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两辊精校机的不锈钢棒废液清理装置,包括支撑铁架和支撑铁圈,所述支撑铁圈连接在支撑铁架的顶部,所述支撑铁圈中设于喷出高速气体用于清理不锈钢棒表面废液的废液清理机构,所述废液清理机构包括用于喷出气体的清理圈和引导气体的供风圈。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经过两辊精校机加工矫直的不锈钢辊从两辊精校机中穿出,清理装置安装在支撑铁圈中,由支撑铁架将清理装置支撑起来,不锈钢棒从清理装置中间穿过,穿过的过程中,清理装置通过用高速吹动的空气将不锈钢表面的废液吹走,以非接触的方式清理不锈钢棒,能够避免对不锈钢棒的表面造成伤害。通过清理圈和供风圈分离式的设计,能够减少清理装置的加工难度,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清理圈为空心的圆柱体,所述清理圈的内壁上设有若干排出风口,每排出风口沿清理圈内部的圆周方向均布有四个,所述排风口朝向两辊精校机输出不锈钢棒的方向设置。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气体通过出风口喷向不锈钢棒的表面,通过从出风口中喷出的高速气体,将废液从不锈钢棒上吹落,排风口的方向朝向不锈钢棒传输的反方向,从而可以通过高速气流将废液吹向不锈钢棒传输的反方向,避免在吹的过程中,废液飞溅,滴落到已经过清理的不锈钢棒上而造成二次污染,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清理效果,使经过清理的钢棒表面更加清理。通过在清理圈内壁圆周上均布四个排风口,清理的效果较为均匀。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排风口穿透清理圈,所述清理圈外壁上绕其圆周方向挖设有通风槽,所述通风槽与排风口连通。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供风圈向清理圈传递的气体首先进入通风槽,通风槽绕清理圈外壁一整圈,能够连通各个排风口,使每个排风口获得相同的吹风效果,能够在不锈钢棒的圆周上取得相同的清理效果,从而能够减少清理死角。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供风圈内壁上绕其圆周方向挖设有送风槽,所述送风槽与通风槽贴合并连通。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从供气设备输送的气体首先进入供风圈上的送风槽,送风槽贴合在通风槽上,送风槽中的气体即可向通风槽中输送,通过槽对槽的方式,可以避免单一的气孔传输造成通风槽中气体传输不一致的情况,有利使排风口吹出的气体更加均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凌赣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凌赣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40080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