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内胀式驱动桥壳有效
申请号: | 201820400862.7 | 申请日: | 2018-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81489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7 |
发明(设计)人: | 吴志强;李春光;刘爱萍;张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富华重工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B35/16 | 分类号: | B60B35/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9262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桥壳中段 第一轴 驱动桥壳 延伸部 侧壁 一体成型于 后盖 一体成型 第二轴 开口处 两侧壁 内胀式 开口 车辆行驶过程 本实用新型 安全隐患 强度问题 内侧端 前部 凸起 弯折 衔接 | ||
一种内胀式驱动桥壳,包括桥壳中段、第一轴部、第二轴部;桥壳中段、第一轴部和第二轴部一体成型;桥壳中段包括相对的两个侧壁,两侧壁的两端分别衔接于第一轴部的内侧端,桥壳中段的前部设置有与由两侧壁前端以及第一轴部的前端围成的开口,侧壁的前端以及第一轴部的前端向着开口内侧弯折形成一延伸部,该延伸部的表面向着桥壳中段的外侧凸起形成一环形的加强部,加强部一体成型于延伸部上;桥壳中段的后部设置有一后盖,后盖的边缘一体成型于侧壁的后端以及第一轴部的后端。本实用新型在桥壳中段开口处一体成型一个环形的加强部,使桥壳中段开口处的强度得到改善,消除车辆行驶过程中因驱动桥壳强度问题而导致的安全隐患。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内胀式驱动桥壳。
背景技术
现阶段,车辆的驱动桥壳包括铸造式桥壳、冲压焊接式桥壳以及胀管式桥壳,铸造式桥壳通常采用高强度铸铁整体成型桥壳中段的琵琶状开口壳体和空心管毛坯,后续通过多道机加工工序,制成桥壳成品,其耗材较多,工艺步骤较为复杂。冲压焊接式桥壳是将桥壳分为上下两部分,该上下两部分通过冲压成型后,然后进行对接焊,由于焊缝是沿桥壳纵向延伸,其焊接产生的应力较大,易于导致工件形变,从而影响桥壳的整体强度和使用寿命。胀管式桥壳是通过对一个整体的管件胀形,使桥壳的中段和空心管是一体成型的,并且加工工序简单,加工效率较高。然而,目前的胀管式桥壳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其中段的开口处(即琵琶状壳体的开口处)强度较低,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于提供一种内胀式驱动桥壳,其能够增加桥壳中段开口处的强度,以规避车辆行驶过程中的安全隐患。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内胀式驱动桥壳,包括桥壳中段、两个分别由桥壳中段两端延伸出的第一轴部、以及两个分别衔接于两第一轴部外侧端的第二轴部;桥壳中段、第一轴部和第二轴部由单一的管件通过内胀的方式一体成型;桥壳中段包括相对的两个侧壁,两侧壁的两端分别衔接于第一轴部的内侧端,桥壳中段的前部设置有与由两侧壁前端以及第一轴部的前端围成的开口,侧壁的前端以及第一轴部的前端向着开口内侧弯折形成一延伸部,该延伸部的表面向着桥壳中段的外侧凸起形成一环形的加强部,加强部一体成型于延伸部上;桥壳中段的后部设置有一后盖,后盖的边缘一体成型于侧壁的后端以及第一轴部的后端。
第一轴部的截面为矩形,第二轴部的截面为圆形,第一轴部和第二轴部之间设置有一过渡段。
加强部的高度为8-12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内胀式驱动桥壳,由于在桥壳中段开口处一体成型一个环形的加强部,使桥壳中段开口处的强度得到改善,消除车辆行驶过程中因驱动桥壳强度问题而导致的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3为图2中B处的放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富华重工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富华重工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40086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超导型磁共振设备的减震支撑轮
- 下一篇:一种电动车驱动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