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动投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401862.9 | 申请日: | 2018-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80224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30 |
发明(设计)人: | 顾计营;李辉增;赵海超;王刚;付兴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希恩和汽车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65/44 | 分类号: | B65G65/44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赵敏玲 |
地址: | 266500 山东省青岛市经济技术***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上支架 下支架 固定设置 滑动机构 接料漏斗 料筒 本实用新型 输送管道 下平面 活性炭 工作效率 上下平面 自动投放 出口端 上平面 下端口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动投炭装置,包括机架,所述机架的上方设置有上支架,所述机架的下方设置有下支架;所述上支架的上平面上设置有第一滑动机构,所述上支架的下平面上设置有第二滑动机构,所述上支架位于上下平面之间固定设置有料筒,所述料筒上设置有刻度;所述上支架的底部对应料筒的下端口固定设置有连接到下支架中的输送管道,所述下支架中固定设置有接料漏斗,所述输送管道的出口端对应接料漏斗,所述下支架的下平面位于接料漏斗的下方设置有第三滑动机构。本实用新型可代替人工将活性炭自动投放到碳罐中,且快速、准确,大幅度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并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碳罐生产工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碳罐生产中的自动投炭装置。
背景技术
碳罐一般装在油箱和发动机之间。由于燃油是一种易挥发的液体,在常温下燃油箱经常充满蒸汽,燃料蒸发排放控制系统的作用是将蒸汽引入燃烧并防止挥发到大气中。这个过程起重要作用的是活性碳罐贮存装置。因为活性炭有吸附功能,例如:当汽车运行或熄火时,燃油箱的汽油蒸汽通过管路进入活性碳罐的上部,新鲜空气则从活性碳罐下部进入活性碳罐。发动机熄火后,汽油蒸汽与新鲜空气在罐内混合并贮存在活性碳罐中,当发动机启动后,装在活性碳罐与进气歧管之间的燃油蒸发净化装置的电磁阀门打开,活性碳罐内的汽油蒸汽被吸入进气歧管参加燃烧。汽油是易挥发的燃料,油箱内的燃油会很快挥发增加油箱内部的压力,当压力到达一定值时就会产生一定的危险,所以人们就设法平衡压力,起初是将油箱盖做成了限压阀,当压力高过某一值时,限压阀就打开,把汽油蒸汽排到大气中,后来,人们出于节约燃料和保护环境的角度出发设置了碳罐,碳罐内部由吸附性很强的活性炭填充,油箱中多余的燃油蒸汽不再排到大气中,而是由一根管子引入活性碳罐,即活性炭吸附燃油蒸汽,当汽车开动的时候,活性碳罐电磁阀适时打开,将吸收的燃油蒸汽重新倒入进气管,以达到节约燃油和环保的目的。
然而,现有的碳罐在生产过程中存在以下不足:需要人工将活性炭投放到碳罐中,其需要大量人力,并且工作效率低;另外,需要依靠操作人员的感知和经验来确定装入碳罐的活性炭量,为此不免存在装入碳罐的活性炭量不稳定,难以达到标准化生产,不能保证碳罐的正常吸附和脱附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自动投炭装置,其可代替人工将活性炭投放到碳罐中,且快速准确,大幅度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并降低生产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自动投炭装置,包括机架,所述机架的上方设置有上支架,所述机架的下方设置有下支架;
所述上支架的上平面上设置有第一滑动机构,所述上支架的下平面上设置有第二滑动机构,所述上支架位于上下平面之间固定设置有料筒,所述料筒上设置有刻度;
所述第一滑动机构包括第一气缸和第一滑板,所述第一气缸的推杆连接第一滑板,所述第一气缸带动第一滑板沿上支架的上平面滑行;
所述第二滑动机构包括第二气缸和第二滑板,所述第二气缸的推杆连接第二滑板,所述第二气缸带动第二滑板沿上支架的下平面滑行;
所述第一滑板中设置第一进料口,所述第二滑板中设置有第二出料口;所述第一滑板沿上支架的上平面滑行时第一进料口与料筒的上端口重合或错开,所述第二滑板沿上支架的下平面滑行时第二出料口与料筒的下端口重合或错开;
所述上支架的底部对应料筒的下端口固定设置有连接到下支架中的输送管道,所述下支架中固定设置有接料漏斗,所述输送管道的出口端对应接料漏斗,所述下支架的下平面位于接料漏斗的下方设置有第三滑动机构;
所述第三滑动机构包括第三气缸和第三滑板,所述第三气缸的推杆连接第三滑板,所述第三气缸带动第三滑板沿下支架的下平面滑行;
所述第三滑板中设置第三出料口,所述第三滑板沿下支架的下平面滑行时第三出料口与接料漏斗的出料口重合或错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希恩和汽车设备有限公司,未经青岛希恩和汽车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40186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