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黏滞阻尼墙有效
申请号: | 201820402467.2 | 申请日: | 2018-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82203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1 |
发明(设计)人: | 汪正兴;王波;柴小鹏;韩伟;王梓宇;荆国强;吴肖波;刘鹏飞;马长飞;王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大桥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堡瑞思减震科技有限公司;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H9/02 | 分类号: | E04H9/02;E04B1/98 |
代理公司: | 北京捷诚信通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21 | 代理人: | 王卫东 |
地址: | 430034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插板 墙板 抵持构件 收容腔 阻尼墙 本实用新型 下容器 平行间隔设置 等间隔设置 建筑结构 抗震技术 面外刚度 粘性材料 加劲肋 粘性料 滑动 侧墙 抵持 减振 消能 平行 收容 制造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黏滞阻尼墙,涉及建筑结构减振抗震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下容器、内插板和抵持构件。下容器包括两平行间隔设置的墙板,且两墙板在两侧通过侧墙相连,两墙板之间形成收容腔,所述收容腔内收容有粘性材料。内插板设于收容腔内,所述内插板与所述墙板平行,所述内插板与两所述墙板等间隔设置,且所述内插板上设有加劲肋。同时,所述内插板两侧面上均设有抵持构件,所述抵持构件滑动抵持于所述墙板。本实用新型能够提高阻尼墙的内插板的面外刚度、提高粘性料的消能效率,并简化制造和安装工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结构减振抗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黏滞阻尼墙。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高层建筑结构在我国各主要城市大量修建,以满足商业及住宅的需求。为了保证结构的安全,一方面,规范对结构的刚度进行了限制,如《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规定了不同结构类型高层建筑结构的层间位移限值。另一方面,通过采用消能减震体系,把结构物的某些非承重构件(如支撑、剪力墙、连接件等)设计成消能构件,或在结构的某些部位(层间空间、节点) 装设阻尼装置。当发生地震时,随着结构侧向变形的增大,消能构件或阻尼器发挥作用,提供阻尼,消耗输入结构的地震能量,从而保护主体结构及构件在地震中免遭严重破坏,确保结构安全。
目前常用的建筑消能减震装置有黏滞阻尼器、金属阻尼器等,但是这些阻尼器都是暴露在建筑主体外面,影响了建筑本身的美观。由于高层建筑在地震时,结构的侧向变形比较大,将普通墙体改造成黏滞阻尼墙的做法,既满足消能减震的需求,又不影响结构的外观,近年来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专利号为ZL201410540078.2的中国专利《黏滞阻尼墙》,提出了一种黏滞阻尼墙的构造,其主要目的是提高墙体的阻尼比,增强结构的抗风抗震能力。但是该专利有以下两个缺点:①阻尼墙的构造复杂,在内插板上开螺栓通孔,黏性料只能在墙体装配完成之后从底部注入,即使现场加热至100℃,由于粘性料粘度大,整个填料过程仍然很麻烦。②内插板未进行侧向加强,导致阻尼墙在工作时,内插板可能会发生较大的面外变形,阻尼系数不稳定且影响阻尼墙使用寿命。专利号为CN 105019571 A的中国专利《一种粘滞阻尼墙》,为了克服内插板易失稳变形的问题,采用了折板型的构造,以增强内插板的面外刚度。但是该专利的存在技术缺点:折板型内插板的两侧与容器壁的间距不同,导致内插板两侧阻尼材料的粘性剪切速率不同,粘性料的阻尼耗能效率不高。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提高阻尼墙的内插板的面外刚度、提高粘性料的消能效率,并简化制造和安装工作,有必要进行粘滞阻尼墙的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黏滞阻尼墙,结构简单易于安装,且能够有效消能。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黏滞阻尼墙,其包括:
下容器,其包括两平行间隔设置的墙板,且两墙板在两侧通过侧墙相连,两墙板之间形成收容腔,所述收容腔内收容有粘性材料;
设于收容腔内的内插板,所述内插板与所述墙板平行,所述内插板与两所述墙板等间隔设置,且所述内插板上设有加劲肋;同时,
所述内插板两侧面上均设有抵持构件,所述抵持构件滑动抵持于所述墙板。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抵持构件弹性抵持于墙板上。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抵持构件包括一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上设有一滚珠,所述弹性件将所述滚珠弹性抵持于所述墙板上。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弹性件为弧形弹片。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加劲肋上设有收容槽,所述弧形弹片组设于所述收容槽,所述收容槽还包括滚珠收容槽,且所述滚珠部分收容于所述滚珠收容槽,且所述滚珠伸出所述加劲肋外表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大桥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堡瑞思减震科技有限公司;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大桥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堡瑞思减震科技有限公司;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40246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