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池梯次利用柜有效
申请号: | 201820404575.3 | 申请日: | 2018-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79672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2 |
发明(设计)人: | 王自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华鑫馨(北京)环境保护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42 | 分类号: | H01M10/42;H01M2/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76 北京市丰台***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柜 电池组 电池 本实用新型 动力电池 逆变一体机 电池储能 环境压力 散热风机 剩余能量 水平安装 外部接头 外部控制 电池串 分隔板 柜门 铰接 内壁 外壁 缓解 | ||
1.一种电池梯次利用柜,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柜、水平安装在电池柜内部的分隔板、安装在电池柜内部的多个电池组、铰接在电池柜正面的柜门、安装在电池柜背面的散热风机、设置在电池柜内壁上且用于连接电池组的内部接头、设置在电池柜外壁上且用于连接内部电池组与外部控制逆变一体机的外部接头,其中:所述电池组包括框架、顶部转轴、顶板、固定板、螺丝、底部转轴和电能管理装置,所述框架为倒F型结构且包括一侧板、一底板以及一固定板,所述侧板与底板竖直连接,所述固定板安装在侧板的中部且与底板平行,固定板的外侧设置有螺孔;所述顶板的一端通过顶部转轴安装在所述侧板上,顶板的内表面设置有连接电池正、负极的电极触点,顶板的另一端上设置有螺孔;所述固定板的一端通过底部转轴安装在所述底板的外侧,固定板对应固定板螺孔、顶板螺孔的位置处设置有连接孔,螺丝穿过所述连接孔与螺孔能够将所述框架、顶板与固定板安装成一整体;所述电能管理装置安装在顶板的外侧、且用于电池能量的监控和均衡,电能管理装置的控制端通过导线分别连接正、负电极触点,单体电池通过顶部的电极触点和顶部电线构成相互串联的电池组;所述顶板靠近电能管理装置的位置设置有正极接头、负极接头,所述正极接头连接电池组的正极,所述负极接头连接电池组的负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梯次利用柜,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组的数量为八个,八个电池组通过内部导线的连接构成两个相互并联的电池组模块:即第一电池组模块和第二电池组模块,所述第一电池组模块和第二电池组模块分别包含四个相互串联的电池组,第一电池组模块安装在电池柜由分隔板划分出的上部空间,第二电池组模块安装在电池柜由分隔板划分出的下部空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梯次利用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上均匀分布有多个条形安装槽,所述多个条形安装槽用于安装退役的单体磷酸铁锂电池、铅酸电池、镍基电池或钠硫电池。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梯次利用柜,其特征在于,所述磷酸铁锂电池是由电动汽车上退役且容量不小于额定容量的7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梯次利用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逆变一体机包括整流器、逆变器、变压器和自动转换开关,其中:
市电或发电机产生的电能经稳压器输送到所述整流器的输入端,整流器的输出端连接电池柜内部第一电池组模块和第二电池组模块的正、负极;
所述逆变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一电池组模块和第二电池组模块的正、负极,逆变器的输出端通过变压器连接所述自动转换开关;
所述自动转换开关的第一输入端连接稳压器的输出端,自动转换开关的第二输入端连接变压器的输出端,自动转换开关的输出端将交流电输送至负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梯次利用柜,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能管理装置包括MOS管、控制电路、以及与所述控制电路分别连接的检测电路、MOS管驱动电路,所述控制电路的输出口通过MOS管驱动电路连接MOS管的栅极以控制MOS管的工作,其中:所述MOS管包括第一MOS管、第二MOS管、第三MOS管、第四MOS管、第五MOS管、第六MOS管、第七MOS管、第八MOS管和第九MOS管;所述电池包括第一电池、第二电池、第三电池和第四电池;
所述第一MOS管的漏极连接第一电池的正极,第一MOS管的源极连接第二电池正极;所述第四MOS管的漏极连接第二电池的正极,第四MOS管的源极连接第三电池正极;所述第七MOS管的漏极连接第三电池的正极,第七MOS管的源极连接第四电池正极;
所述第三MOS管的漏极连接第一电池的负极,第三MOS管的源极连接第二电池的正极;所述第六MOS管的漏极连接第二电池的负极,第六MOS管的源极连接第三电池的正极;所述第九MOS管的漏极连接第三电池的负极,第九MOS管的源极连接第四电池的正极;
所述第二MOS管的漏极连接第一电池的负极,第二MOS管的源极连接第二电池的负极;所述第五MOS管的漏极连接第二电池的负极,第五MOS管的源极连接第三电池的负极;所述第八MOS管的漏极连接第三电池的负极,第八MOS管的源极连接第四电池的负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华鑫馨(北京)环境保护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东华鑫馨(北京)环境保护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404575.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阻燃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 下一篇:一种动力电池参数检测与保护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