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导光板及光源模组有效
申请号: | 201820406161.4 | 申请日: | 2018-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79455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09 |
发明(设计)人: | 吴宗泽;李俊贤;李晏昌;黄显耀 | 申请(专利权)人: | 瑞仪(广州)光电子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K9/20 | 分类号: | F21K9/20;F21V8/00;F21V7/00;F21Y115/1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亿思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58 | 代理人: | 鲁异 |
地址: | 510530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侧面 导光结构 反射单元 导光板 本实用新型 光源模组 间隔设置 方向延伸 互相面对 入光面 垂直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导光板,包含具有入光面的本体,及间隔设置于入光面上的多个反射单元。其中,每一反射单元包括间隔设置的两个导光结构,每一导光结构具有朝远离入光面的方向延伸的第一侧面,及与第一侧面相对的第二侧面,第一侧面为垂直于入光面的平面,第二侧面具有连接入光面的第一部位,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的第一部位之间的宽度朝远离入光面的方向渐减,同一反射单元的两个导光结构的第一侧面互相面对并与入光面共同定义出凹槽。本实用新型还提供包含前述导光板的光源模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导光板及光源模组,特别涉及可提升光源模组的辉度的导光板及光源模组。
背景技术
半导体发光元件,例如发光二极管(LED),是一种利用半导体材料制作而成的微细固态光源,其可将电能转换为光能。由于此类半导体发光元件具有体积小、驱动电压低、反应速率快、耐震、寿命长等特性,且又可满足各种应用设备轻、薄、短、小的需求,因此目前已成为日常生活中相当普及的光电元件。
这些半导体发光元件已广泛地应用在背光模组或照明模组等光源模组上。而对于应用在大尺寸显示设备的背光模组来说,需要大功率的发光二极管来维持显示辉度。但前述大功率的发光二极管在运作时会产生高热,若与导光板直接接触将可能造成接触面融化的问题。但若使导光板与发光二极管之间留有间隙(Air gap),又会造成发光二极管射出的角度较大的光线无法进入导光板,由此造成能量耗失。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提升辉度的导光板。
本实用新型的导光板包含:具有入光面的本体,及间隔设置于入光面上的多个反射单元。其中,每一反射单元包括间隔设置的两个导光结构,每一导光结构具有朝远离入光面的方向延伸的第一侧面,及与第一侧面相对的第二侧面,第一侧面为垂直于入光面的平面,第二侧面具有连接入光面的第一部位,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的第一部位之间的宽度朝远离入光面的方向渐减,同一反射单元的两个导光结构的第一侧面互相面对并与入光面共同定义出凹槽。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技术手段,在于定义入光面具有延伸方向,其中,每一导光结构沿着延伸方向连接入光面的宽度大于每一导光结构的末端沿着延伸方向的宽度。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技术手段,在于反射单元由入光面一体地延伸所形成。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技术手段,在于两个相邻反射单元的第一侧面之间的最小距离小于同一反射单元的两个导光结构的第一侧面之间的距离。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技术手段,在于每一导光结构的第二侧面还具有从第一部位朝远离入光面的方向延伸的第二部位,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的第二部位之间的宽度朝远离入光面的方向渐增。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技术手段,在于每一导光结构的第二侧面的第一部位与第二部位为倾斜形态,且第一部位与第二部位的倾斜方向不同。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技术手段,在于定义假想线,假想线垂直于第一侧面且经过第一部位与第二部位的交接处,其中,每一导光结构的第二侧面的第一部位相对于假想线的倾斜角度大于第二部位相对于假想线的倾斜角度。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含前述导光板的光源模组。
本实用新型的光源模组,包含前述导光板,及发光单元。发光单元包括多个发光件,其中,每一发光件分别设置于每一反射单元的凹槽中。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技术手段,在于发光单元还包括电路板,发光件间隔设置于电路板的表面上且与电路板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技术手段,在于发光单元的发光件与本体的入光面之间具有间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功效在于,藉由所述导光结构的设置及其结构设计,能够提升光源模组的辉度。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瑞仪(广州)光电子器件有限公司,未经瑞仪(广州)光电子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40616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