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装载包埋盒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417460.8 | 申请日: | 2018-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80435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2 |
发明(设计)人: | 岳永亮;李晓辉;顾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呼吸中心) |
主分类号: | G01N1/36 | 分类号: | G01N1/36;G01N1/31;G01N1/44;F24H7/02;F24H9/20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黄彩荣 |
地址: | 51000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包埋盒 装载 加热机构 容纳壳体 容纳壳 体内 固定位 取放口 组织块 取放 晃动 本实用新型 固定效果 密封盖 限位槽 位槽 加热 稳固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装载包埋盒的装置。用于装载包埋盒的装置包括容纳壳体和加热机构;容纳壳体设置有取放口,取放口连接有密封盖;加热机构位于容纳壳体内,用于为容纳壳体加热;容纳壳体内设置有固定位,用于放置包埋盒,且固定位内设置有限位槽,以使避免包埋盒在取放时发生晃动。解决了现有装载包埋盒的装置无法满足要求的使包埋盒内的组织块固定时间的问题。通过在容纳壳体内设置有加热机构,以包埋盒内的组织块能够以最快的固定速度进行固定,将包埋盒放置在限位槽内,以使取放包埋盒时更加稳固,避免晃动,保证最佳的固定时间,达到最佳的固定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病理研究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装载包埋盒的装置。
背景技术
包埋盒适用于包埋材料粉末或其他块状结构以提供性能支撑或化学保护的过程。可以增强对微生物或者细胞组织的处理质量,避免切块修整,包埋法常用于微生物,动物和植物细胞的固定材料中。
组织块的固定是组织处理最重要的一步,也是在整个制片过程中最无法补救的一步。所谓“固定”,就是组织离体后,用各种办法使其细胞内的物质尽可能接近其生活状态时的形态结构和位置的过程;固定的目的是为了防止组织、细胞自溶与腐败,防止细胞内酶对蛋白质的分解作用,使细胞内的各种成分如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或酶类转变为不溶性物质,以保持原有的结构与生活时相仿。另外,组织固定后,具有硬化作用,增加了组织的韧性,有利于取材和组织脱水。如果标本没有及时固定或固定不恰当,组织已经自溶或腐败,将无法逆转。现有的组织块固定通常将组织块装载包埋盒,将包埋盒放置在简单的方形盒体的托盘上,人工向方形盒体内添加固定液,使其浸泡包埋盒,达到对包埋盒内的组织块进行固定,以使固定后的组织块进一步到脱水机内进行下一步处理。
但是,组织块的固定速度与温度有关系,固定液温度越高,固定速度越快,所需的时间就越短,同时细胞收缩也越明显,抗原丢失也越多,过高的温度还会加速组织的腐烂;温度低,固定速度就慢,过慢的固定速度同样会使固定液未渗透到组织发生变形,一般的装载包埋盒的装置无法满足组织块最佳固定速度以及合适的固定温度,导致固定时间不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装载包埋盒的装置,以解决现有的用于装载包埋盒的装置对包埋盒内组织块进行固定时,固定时间不足,且固定效果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装载包埋盒的装置,包括容纳壳体和加热机构;
所述容纳壳体设置有取放口,所述取放口连接有密封盖;
所述加热机构位于所述容纳壳体内,用于为所述容纳壳体加热;
所述容纳壳体内设置有固定位,用于放置包埋盒,且所述固定位内设置有限位槽,以使避免包埋盒在取放时发生晃动。
进一步的,所述加热机构包括加热件和控制器;
所述加热件位于所述容纳壳体的内侧壁,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加热件连接,用于控制所述加热件的发热温度。
进一步的,所述加热机构还包括温度传感器和液位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液位传感器均位于所述容纳壳体内,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测量所述容纳壳体内温度,所述液位传感器用于测量所述容纳壳体内的液位。
进一步的,包括显示机构,所述显示机构包括温度显示单元、液位显示单元和温度调节单元;
所述温度显示单元与温度传感器连接,用于显示所述容纳壳体内的温度,所述温度调节单元与控制器连接,用于调节所述容纳壳体内的温度;
所述液位显示单元与液位传感器连接,用于显示所述容纳壳体内的固定液的液位。
进一步的,还包括报警机构,所述报警机构分别与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液位传感器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呼吸中心),未经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呼吸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41746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