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循环氨水余热利用制冷机组自动反冲洗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420407.3 | 申请日: | 2018-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83622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1 |
发明(设计)人: | 顾军;贺广强;崔建堂;张永福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洋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B27/00 | 分类号: | C10B27/00;F27D17/00 |
代理公司: | 徐州市淮海专利事务所 32205 | 代理人: | 刘振祥 |
地址: | 221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外排管路 供给管路 制冷机组 阀门 自动反冲洗装置 循环氨水 余热利用 供给管 外排管 连通 反向冲洗 管路连接 出口端 压差表 制冷量 排废 进口 出口 保证 | ||
一种循环氨水余热利用制冷机组自动反冲洗装置,包括连接在制冷机组本体进口端的主供给管路、连接在制冷机组本体出口端的主外排管路、连接在主供给管路进口端的第一供给管路和第二外排管路、连接在主外排管路出口端的第一外排管路和第二供给管路、通过管路连接在主供给管路和主外排管路之间的压差表;第一供给管路上设置有第一阀门,第二供给管路上设置有第二阀门;第一外排管路上设置有第三阀门,第二外排管路上设置有第四阀门;第一供给管路、第二外排管路与主供给管路相互连通;第一外排管路、第二供给管路和主外排管路相互连通;第二外排管路的出口端位于排废池中。该装置能便于实现对制冷机组管路的反向冲洗,能保证制冷量满足实际需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循环氨水余热利用制冷机组维护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循环氨水余热利用制冷机组自动反冲洗装置。
背景技术
煤焦化是将炼焦煤在隔绝空气条件下加热到950~1050℃,经高温干馏产生焦炭、焦炉煤气和炼焦化学产品的工艺过程。其中,焦炉煤气从炭化室经上升管逸出时的温度为700℃左右,此时煤气中含有焦油气、苯族烃、水汽、氨、硫化氢、氰化氢、萘及其它化合物,为回收和处理这些化合物,桥管及集气管中用大量循环氨水喷洒,当细雾状的氨水与荒煤气充分接触时,由于煤气温度很高而湿度又很低,故煤气放出大量显热被冷却至83(±5)℃左右,氨水则吸收大量热量升温至80(±5)℃左右。循环氨水携带被冷却下来的焦油经集气管和气液分离器与煤气分离,分离后液体流入机械化澄清槽与焦油分离设备,与焦油分离后的氨水进入循环氨水槽,然后再经循环氨水泵泵入桥管循环利用。该系统中循环氨水携带的荒煤气热量白白浪费在大气中,造成了能源的浪费。为此,国内的科研院校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开始重视循环氨水余热利用制冷机组研究,中科院热物理研究所、大连理工大学、上海理工大学等院校在这方面的研究比较深入,分别作出了样机进行测试,使循环氨水通过溴化锂制冷机组,能降低喷洒的循环氨水的过热度,将免费的高温循环氨水作为热源直接引入溴化锂制冷机组制冷水,不仅能够实现焦炉荒煤气显热的回收,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而且还能根据客户不同制冷设备的热源降低相应热源能耗,因此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但是高温循环氨水在制冷过程中温度会被冷却,此时仍会析出焦油等化合物,这些化合物会积存在循环氨水余热利用制冷机组的管路上,随着析出物集聚会逐渐阻碍氨水的流动,进而会导致制冷机组制冷效率的下降,使制冷量严重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因此需要根据管路堵塞情况对制冷机组进行除污处理。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循环氨水余热利用制冷机组自动反冲洗装置,该装置结构简单、能便于实现对制冷机组管路的反向冲洗,能保证制冷量满足实际需要。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循环氨水余热利用制冷机组自动反冲洗装置,包括制冷机组本体、连接在制冷机组本体进口端的主供给管路、连接在制冷机组本体出口端的主外排管路;
还包括连接在主供给管路进口端的第一供给管路和第二外排管路、连接在主外排管路出口端的第一外排管路和第二供给管路、通过管路连接在主供给管路和主外排管路之间的压差表;
第一供给管路上设置有第一阀门,第二供给管路上设置有第二阀门;
第一外排管路上设置有第三阀门,第二外排管路上设置有第四阀门;
第一供给管路、第二外排管路与主供给管路相互连通;第一外排管路、第二供给管路和主外排管路相互连通;
还包括设置在第二外排管路下方的排废池,所述第二外排管路的出口端位于所述排废池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洋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华洋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42040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上、下吸气立式炭化炉
- 下一篇:一种稻壳炭化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