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液冷板组件及汽车电池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0423747.1 | 申请日: | 2018-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79672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2 |
发明(设计)人: | 李忠建;占莉;潘福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613 | 分类号: | H01M10/613;H01M10/625;H01M10/6567;H01M10/6554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毕翔宇 |
地址: | 31800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冷板 汽车电池系统 第二流道 第一流道 冷板组件 上板 种液 本实用新型 电池模组 内端部 外端部 下板 新能源汽车 并排布置 电池冷却 扣合安装 冷却汽车 散热效率 贴合安装 出水管 进水管 蜗状 电池 缓解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液冷板组件及汽车电池系统,涉及新能源汽车电池冷却系统的技术领域。一种液冷板组件,用于冷却汽车电池模组,包括:相互扣合安装的液冷板上板和液冷板下板,且液冷板上板用于与电池模组贴合安装;液冷板上板与液冷板下板之间至少设置有蜗状的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且第一流道与第二流道并排布置;第一流道的内端部与第二流道的内端部连接,第一流道的外端部用于与进水管连接,第二流道的外端部用于与出水管连接。一种汽车电池系统包括液冷板组件。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冷板组件及汽车电池系统,以缓解现有技术中的液冷板流道上温度相差较大而导致给电池散热效率相差较大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汽车电池冷却系统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液冷板组件及汽车电池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一些新能源汽车现在用的是三元动力锂电池,该类电池能量密度高、功率大,可满足市场对新能源汽车续航长以及充电时间短的要求,但这类电池的安全性在各类电池中相对较低,温度上升快带来的安全隐患不容忽视,已出现多次的起火事故,为此,降低电池温度迫在眉睫。目前,市场上的风冷已经不能满足散热的需求,越来越多的电池都在电池包里配备液冷系统,已满足降温需求。
然而,目前市场上的液冷板流道不管是串联还是并联结构,大多是一字型或几字型,且流道路径长,各段模组在整个路径上接触到的液冷板温度相差较大,导致给电池散热的效率相差较大,电池如果温差过大,个别电池会因为不能被温度传感器监测到而不在电池所要求的安全工作温度范围内,从而会直接影响电池寿命。
另外,市场上的多数液冷系统组成零件较多,使得制造工艺复杂,尺寸控制不易,成本高;并且,液冷板在汽车运动过程中,受到的冲击力较大,在焊缝较多的液冷板上容易发生冷却液泄漏的问题。
基于以上问题,提出一种给电池散热效率相差较小、结构简单、不易泄漏冷却液的液冷板流道显得尤为重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冷板组件及汽车电池系统,以缓解现有技术中的液冷板流道上温度相差较大而导致给电池散热效率相差较大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手段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液冷板组件,用于冷却汽车电池模组,该液冷板组件包括相互扣合安装的液冷板上板和液冷板下板,且所述液冷板上板用于与电池模组贴合安装;
所述液冷板上板与所述液冷板下板之间至少设置有蜗状的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且所述第一流道与所述第二流道并排布置;
所述第一流道的内端部与所述第二流道的内端部连接,所述第一流道的外端部用于与进水管连接,所述第二流道的外端部用于与出水管连接。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液冷板上板和/或所述液冷板下板上设置有蜗状的槽体;
当所述液冷板上板与所述液冷板下板相互扣合时,两者之间形成用于冷却液流动的流道。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液冷板上板的边缘处设置有多个第一通孔,所述液冷板下板的边缘处设置有多个与所述第一通孔相对应的第二通孔;
当所述液冷板上板与所述液冷板下板扣合时,相互对应的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之间穿入用于固定安装所述电池模组的连接件。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液冷板上板上还设置有用于与所述进水管、所述出水管配合安装的第三通孔。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液冷板上板及所述液冷板下板均采用铝板冲压形成。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液冷板上板与所述液冷板下板之间采用钎焊密封。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电池模组与所述液冷板上板之间设置有用于传递热量的导热硅胶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42374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动力电池用超薄液冷板
- 下一篇:一种热交换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