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益生菌生产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0427195.1 | 申请日: | 2018-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82009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07 |
发明(设计)人: | 杨晓苍;黄万根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格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M1/12 | 分类号: | C12M1/12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赵志远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产系统 益生菌 过滤装置 培养液 废液装置 菌类 发酵罐 发酵 本实用新型 固态发酵 生物设备 益生菌剂 下端 过滤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固态发酵生物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益生菌生产系统,该益生菌生产系统包括:发酵罐、过滤装置、收菌装置和收废液装置;过滤装置位于发酵罐的下端;过滤装置用于过滤掉发酵罐中培养液和杂质,并将发酵罐中培养液收集到废液装置,将益生菌剂收集到收菌装置。该益生菌生产系统,解决了收集的菌类质量不好和收集干燥菌类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固态发酵生物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益生菌生产系统。
背景技术
益生菌是指通过改善机体微生物和酶的平衡,刺激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机制,对人和动物机体有医疗和保健效果的微生物。
目前,益生菌制品的生产工艺主要有两种,即固体发酵法和大罐液体深层发酵法。固体发酵法是把益生菌接种到固体培养基上进行发酵培养,其优点是相对管理比较粗放,具有生产工艺简单,投资少的特点,但同时容易受杂菌污染,菌体含量不易控制、产品质量不稳定的缺点,目前我国大多数益生菌产品都是采用该生产方法。
大罐液体深层发酵法是采用现代发酵技术,将益生菌菌种接种到反应器中进行通风培养,对整个发酵过程都可以进行精细的过程控制,具有便于无菌操作,容易控制菌体含量,产品质量稳定的特点,更适合工业化生产。其一般工艺流程是:菌种接种培养—种子罐培养—发酵罐发酵培养—排放培养液—收集菌体—加入适量载体和保护剂—干燥—粉粹—过筛—稀释混合—成品包装—质检—益生菌产品。
但是目前的益生菌生产系统中,发酵后,发酵罐中存有杂质和部分残存的培养液,对收集菌类的质量造成影响,并且使收集干燥菌类的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益生菌生产系统,以解决收集的菌类质量不好和收集干燥菌类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益生菌生产系统,包括:发酵罐、过滤装置、收菌装置和收废液装置;
所述过滤装置位于所述发酵罐的下端;
所述过滤装置用于过滤掉发酵罐中培养液和杂质,并将发酵罐中培养液收集到废液装置,将益生菌剂收集到收菌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过滤装置包括过滤壳体、用于过滤掉发酵罐中培养液的第一过滤管和用于过滤掉发酵罐中杂质的第二过滤罐;
所述过滤壳体与所述发酵罐的出料口连通,所述第一过滤管和第二过滤管分别与所述过滤壳体连通;
在所述第一过滤管的出口处设置有粗过滤器;所述第一过滤管与所述收废液装置连通,并在所述第一过滤管与所述收废液装置之间设置第一泵体;
在所述第二过滤管的出口处设置有精过滤器,所述第二过滤管与所述收菌装置连通,并在所述第二过滤管与所述收菌装置之间设置第二泵体。
进一步的,所述发酵罐包括罐主体和上盖,所述上盖位于罐主体上端。
进一步的,所述发酵罐还包括搅拌棒组件,所述搅拌棒组件连接在所述上盖上,
所述搅拌棒组件包括驱动电源、换能器、变幅杆和工具头;所述驱动电源与所述换能器电连接;所述换能器、变幅杆和工具头依次连接,且所述工具头伸入到所述罐主体内。
进一步的,所述发酵罐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控制模块和用于对所述罐主体进行加热的加热管;
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发酵罐内;所述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温度传感器、加热管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罐主体包括内壳体和外壳体;所述内壳体和外壳体之间形成空腔结构,所述加热管设置在所述空腔结构中;且在所述外壳体的外层设置有保温层。
进一步的,所述的益生菌生产系统还包括烘干装置,所述烘干装置连通在所述过滤装置和收菌装置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格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格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42719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有助于沼气发酵过程中增加压强的密封装置
- 下一篇:低温多级细胞板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