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绕线电阻有效
申请号: | 201820430321.9 | 申请日: | 2018-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80144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26 |
发明(设计)人: | 范宏;梁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承宏机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C3/16 | 分类号: | H01C3/16;H01C3/20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0 | 代理人: | 宋辉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电帽 瓷体 绕线电阻 导电环 电阻丝 电连接 电感 本实用新型 导电体 缠绕 导电体连接 反向缠绕 使用寿命 不导磁 耐高温 散热 上套 正向 磁场 绝缘 抵消 通电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绕线电阻,包括一瓷体,瓷体上套设有一导电环,瓷体的一端套设有第一导电帽,瓷体的另一端套设有第二导电帽,第一导电帽与导电环之间缠绕有第一电阻丝,第二导电帽与导电环之间通过导电体连接,第一电阻丝的一端与第一导电帽电连接,第一电阻丝的另一端与导电环电连接,导电体的一端与第二导电帽电连接,导电体的另一端与导电环电连接。本实用新型的绕线电阻在通电时,电流分别通过该正向缠绕的第一电阻丝和反向缠绕的第二电阻丝时所产生的电感进行相互抵消,从而在其整体上无电感产生。本绕线电阻采用绝缘和不导磁的瓷体作为骨架,瓷体不仅能够不产生磁场,而且还具有耐高温和散热快的特点,提高了绕线电阻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阻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绕线电阻。
背景技术
无感电阻是电阻的一种,其具有耐热、耐湿、低价等特点,无感电阻上的感抗值非常小,可以忽略不计,一些精密的仪器仪表设备,电子工业设备常常需要用到此类无感电阻,因为普通具有高感抗的电阻在使用中容易产生震荡,损坏回路中的其他器件。现有产品的无感线绕电阻,采用的是缠绕方向相反的双线缠绕的方式来降低无感绕线电阻的电感,由于缠绕方向相反的两根电阻丝重叠缠绕,不能保证这种无感绕线电阻的电感相互抵消,无感绕线电阻的电感仍很大,不能满足高精密仪表的使用。
现有的绕线电阻不具有电路保护功能,在电路器件出现故障时往往会烧毁电器元件,因此亟待一种能够对电器元件进行线路保护的绕线保险电阻。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是现有技术的不足,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绕线电阻。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绕线电阻,包括一瓷体,所述瓷体上套设有一导电环,所述瓷体的一端套设有第一导电帽,所述瓷体的另一端套设有第二导电帽,所述第一导电帽与导电环之间缠绕有第一电阻丝,所述第二导电帽与导电环之间通过导电体连接,所述第一电阻丝的一端与第一导电帽电连接,所述第一电阻丝的另一端与导电环电连接,所述导电体的一端与第二导电帽电连接,所述导电体的另一端与导电环电连接。
优选方案,所述导电体为与第一电阻丝缠绕方向相反的第二电阻丝,所述第二电阻丝与第一电阻丝的绕线圈数相同,所述第一电阻丝与第二电阻丝之间相互抵消该绕线电阻的电感效应。
优选方案,所述导电体为熔丝,所述熔丝与第一电阻丝组成绕线保险电阻。
优选方案,所述瓷体为圆柱体结构,所述导电环固设于瓷体的中部位置,所述第一导电帽与第二导电帽通过压合或粘接的方式与瓷体的端部固定连接。
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导电帽与第二导电帽上分别设有金属导线,所述金属导线用于和其它电器元件连接。
优选方案,所述导电环、第一导电帽、第二导电帽均为金属材料。
优选方案,所述导电环为开口导电环或闭口导电环。
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电阻丝和第二电阻丝的表面包覆有绝缘层。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绕线电阻在瓷体上缠绕了方向相反的第一电阻丝和第二电阻丝,第一电阻丝和第二电阻丝之间通过导电环串联连接,在绕线电阻通电时,电流分别通过该正向缠绕的第一电阻丝和反向缠绕的第二电阻丝时所产生的电感进行相互抵消,从而在其整体上无电感产生。本绕线电阻采用绝缘和不导磁的瓷体作为骨架,瓷体不仅能够不产生磁场,而且还具有耐高温和散热快的特点。本结构的绕线电阻能够大大降低电阻表面温升和改善温度曲线,提高了绕线电阻的使用寿命。
(2)本实用新型的绕线电阻还可以在瓷体上缠绕电阻丝和熔丝来组成一体化复合型的绕线保险电阻,对电路中的电器元件进行保护,在出现过流、过载或短路时对线路进行保护。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承宏机电有限公司,未经成都承宏机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43032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