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灵巧手的脉搏信息采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0431428.5 | 申请日: | 2018-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89102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31 |
发明(设计)人: | 徐国卿;张平;冯晨星;翟自协;许昂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B5/02 | 分类号: | A61B5/02 |
代理公司: | 上海上大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05 | 代理人: | 陆聪明 |
地址: | 200444***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灵巧手 脉搏信息采集 脉搏信息 桡动脉 压阻式压力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 双目摄像头 标记部位 距离信息 脉搏信号 上下移动 移动搜索 中医理论 自动完成 机械臂 人为地 指腹 电机 采集 施加 传输 驱动 配合 分析 | ||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基于灵巧手的脉搏信息采集系统,灵巧手有三根手指,三根手指均具有4个自由度,且在其指腹上安装压阻式压力传感器。首先根据中医理论对寸、关、尺部位的定义,人为地大致确定桡动脉寸关尺的部位并做标记,双目摄像头获取灵巧手与标记的角度和距离信息;灵巧手本身配合机械臂在电机的驱动下实现前后、左右、上下移动,使三根手指分别到达寸、关、尺三个标记部位,手指在桡动脉区域进行移动搜索,寻找脉搏信号最强点,对信号最强点施加不同的压力进行取脉,并将脉搏信息传输到PC端以供分析与使用,自动完成对脉搏信息的精确采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脉搏信息采集系统,具体为一种基于灵巧手的脉搏信息采集系统。
背景技术
《古今医统》中言:“望闻问切四字,诚为医之纲领”,而“望闻问切”四诊中的“切”,更是千百年来中医诊病之精髓。所谓“切”就是把脉,医生用中间三指置于桡动脉寸、关、尺三部,并用不同力度感受脉搏的“位数形势”,从而判断患者的疾病,之后对症下药。把脉时需要医生结合指尖感受和心中理论来确诊疾病,故而掺杂了医生的经验及触感等多重主观因素,致使“切诊”难以教学,进一步阻碍中医诊病理论及技术的发展。为了使中医走向客观化,有很多机构开始研究和设计脉诊仪,让机器自动获取脉搏信息。目前的脉搏信息采集系统大致分为两种:其一为气囊加压式,对整块区域进行脉象采集,一方面信号过多会导致实时处理信号困难,另一方面对于每个部分施加的压力一致,与传统中医把脉方式相异;其二为机械加压式,此类脉诊仪机械结构非常复杂,成本高且一般只能实现单点测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已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灵巧手的脉搏信息采集系统,使得被测者的脉搏信息能够被简易且准确的测量,并且能够实时的显示在PC端。
为达到是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灵巧手的脉搏信息采集系统,包括机械臂及其驱动控制系统、灵巧手及其驱动控制系统、手腕托举系统、图像信息采集与处理系统和PC终端系统。灵巧手与机械臂相连,其驱动电机和控制模块均置于掌内;机械臂系统、手腕托举系统和图像采集系统相连,保持摄像头、灵巧手和被测桡动脉之间的相对位置基本不变。
机械臂及其驱动控制系统用于实现灵巧手的前后、左右、上下移动,使手指可以准确到达寸、关、尺三个部位。
灵巧手及其驱动控制系统用于对寸、关、尺三个部位分别施加不同的压力,以获取脉搏信息。
手腕托举系统用于承托被测手臂,使得桡动脉相对突出并保持托板与灵巧手的相对位置不变、且其托举高度与被测者心脏的高度基本一致。
图像信息采集与处理系统4用于采集寸、关、尺标记的图像信息,经处理后转换成位置信息传输给机械臂的控制系统。
PC终端系统用于接收脉搏信号并实时显示脉搏波波形,同时语音提示脉搏采集的开始和结束。
所述的机械臂及其驱动控制系统,包括固定底盘、驱动电机、电机控制模块、调节机构和法兰盘。所述固定底盘用于承载电机系统和调节机构,形成一体化结构;所述驱动电机、电机控制系统和调节机构实现移动支架的前后、左右、上下移动,也是对灵巧手前后、左右、上下移动的控制,使其到达手腕标记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大学,未经上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43142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血管血流储备分数计算装置
- 下一篇:工作状态测量设备及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