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加热锅有效
申请号: | 201820433746.5 | 申请日: | 2018-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86404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6 |
发明(设计)人: | 黄雪亮;祝建辉;黄雪辉;陈小金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众欣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J36/34 | 分类号: | A47J36/34;A47J36/30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罗焕清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锅 连接梁 外锅 固体酒精 放置室 加热锅 支撑杆 技术方案要点 本实用新型 玻璃内锅 玻璃制造 加热均匀 设置位置 椭圆环状 环外壁 锅盖 盖设 锅具 下端 支脚 室内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加热锅,涉及锅具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外锅、放置于外锅上利用玻璃制造的内锅以及盖设于内锅上的锅盖,所述外锅包括呈椭圆环状设置的保护环、设置在保护环下侧的中间位置上的连接梁以及多根固定连接保护环下侧的支撑杆,所述玻璃内锅下端与支撑杆接触,所述连接梁的中间位置上设置有用于放置固体酒精的放置室,所述保护环外壁上固定连接有多根支脚;通过保护环与连接梁能够将放置室的设置位置处于内锅中间下方,使得放置于放置室内的固体酒精也会被限制在内锅的中间位置上,确保内锅能够加热均匀。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锅具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加热锅。
背景技术
在普通餐饮店中,经常会有一些类似于干锅菜或烤鱼之类的需要进行现场持续加热的菜肴,用于这类菜肴的锅具为加热锅,与常规的锅具略有不同,一般包括一个放置菜肴的内锅、一个用于放置内锅的外锅以及一个盖设于内锅上的锅盖,通过在外锅内放置上固体酒精对内锅进行现场加热。
但是,因为外锅需要对内锅产生一个稳定的支撑力,因为外锅一般体型较大于内锅,这就导致外锅内用于放置固体酒精的位置较大,而现有的一些加热锅为了避免明火伤害到顾客,因此都会事先在厨房点燃固体酒精再送至顾客处,而移动加热锅时,因为送餐员可能抖动,导致固体酒精容易发生移动,使得固体酒精的放置位置无法保证停留在外锅的中间位置上,从而导致内锅可能存在加热不均匀的情况发生,故而存在一定的使用局限。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热锅,具有提高能够确保固体酒精稳定放置于外锅中间位置上的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加热锅,包括外锅、放置于外锅上利用玻璃制造的内锅以及盖设于内锅上的锅盖,所述外锅包括呈椭圆环状设置的保护环、设置在保护环下侧的中间位置上的连接梁以及多根固定连接保护环下侧的支撑杆,所述玻璃内锅下端与支撑杆接触,所述连接梁的中间位置上设置有用于放置固体酒精的放置室,所述保护环外壁上固定连接有多根支脚。
如此设置,利用设置于连接梁中间位置上的放置室能够限制住固体酒精的放置位置,使得加热锅摇晃时固体酒精也不会发生较大的位置变化,利用保护环与连接梁的配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节省材料,且结构较为简单,生产难度也会降低,利用支脚能够对外锅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避免固体酒精加热时也会对桌面加热,避免桌面也灼伤,起到一定的安全防护作用。
进一步设置:所述连接梁两端均设置有紧贴于保护环外壁上的把手。
如此设置,利用把手便于送餐员取放加热锅,避免内锅过热时送餐员被烫伤的情况发生。
进一步设置:所述支脚的设置数量为四根,且对称设置于连接梁两侧。
如此设置,确保外锅能够稳定摆放于桌面上。
进一步设置:所述支脚包括通过多根螺栓固定连接于保护环上的连接件以及与连接件卡接设置的支撑件。
如此设置,通过螺栓能够将连接件夹紧固定于保护环外壁上,再通过连接件与组成件配合的方式能够使得支脚牢牢固定连接于保护环外壁上而不会分离。
进一步设置:所述支撑杆设置有两根,且对称设置于连接梁两端。
如此设置,使得支撑杆能够对内锅起到一个稳定的支撑作用,且能够将内锅的重力平均的分布在外锅上,确保内锅不易倾倒。
进一步设置:所述保护环上下两侧均向外隆起设置。
如此设置,在清洗加热锅时必定会发生手与保护环的接触,将保护环上下两侧向外隆起能够避免手被锋利的边缘刮伤。
进一步设置:所述锅盖外边缘上设置有与内锅外壁相互卡接设置的弯折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众欣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未经厦门众欣金属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43374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