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刚性棒材拉伸试验用校直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20434427.6 | 申请日: | 2018-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88606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4 |
发明(设计)人: | 蒋荣琪;张奇;纪国丽;吴斌;董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方正工程技术开发检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02 | 分类号: | G01N3/02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指南针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68 | 代理人: | 李先锋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对准杆 滑动环 平行杆 棒材 校直器 重锤线 拉伸试验 固定块 夹持点 本实用新型 实验设备 准确度 装配式 外圆 装夹 平行 家具 抵触 | ||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刚性棒材拉伸试验用校直器,包括固定块、平行杆、对准杆、滑动环和重锤线;固定块位于实验设备的一侧,与对准杆的位置相对应;对准杆位于设备夹持点的一侧,与棒材的夹持点相对应;平行杆位于对准杆的一侧,与对准杆相平行,与设备上的家具相对应;滑动环位于平行杆或对准杆上,与平行杆或对准杆的外圆相抵触;重锤线位于滑动环的下方,一端与滑动环固定连接,采用重锤线进行对比可以提高装夹效率和准确度,装配式的校直器可以适应不同规格的棒材,提高设备的使用范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刚性棒材拉伸试验用校直器。
背景技术
目前,在实验过程中刚性棒材的拉伸检测都是通过实验人员的经验和直观目测进行轴线对准,这样很容易导致机器设备的拉伸轴线与棒材的中轴线不一致,存在偏斜。偏斜的严重程度不同,会对拉伸试验结果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对拉伸设备传感器等的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刚性棒材拉伸试验用校直器,旨在利用设备将棒材轴线与检测设备进行重合,保证实验时棒材位于实验设备的轴线处,有利于检测效率和检测准确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刚性棒材拉伸试验用校直器,包括固定块、平行杆、对准杆、滑动环和重锤线;所述的固定块位于实验设备的一侧,与所述的对准杆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的对准杆位于设备夹持点的一侧,与棒材的夹持点相对应;所述的平行杆位于所述的对准杆的一侧,与所述的对准杆相平行,与设备上的家具相对应;所述的滑动环位于所述的平行杆或对准杆上,与所述的平行杆或对准杆的外圆相抵触;所述的重锤线位于所述的滑动环的下方,一端与所述的滑动环固定连接,一端沿竖直方向向下自然延伸。
进一步的,所述的固定块采用磁性材料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的平行杆和对准杆均设置为伸缩杆。
进一步的,所述的固定块与平行杆之间设置有第一支撑杆,所述的第一支撑杆两端分别与所述的平行杆和固定块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支撑杆设置为伸缩杆。
进一步的,所述的平行杆与对准杆之间设置有第二支撑杆,所述的第二支撑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的平行杆和对准杆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二支撑杆设置为伸缩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刚性棒材拉伸试验用校直器,在棒材装夹到设备上之前,将固定块安装在设备上,利用平行杆和重锤线确定设备位置,重锤线与家具的闭合面相垂直,将棒材装夹在实验设备上,此时在对准杆对准夹持点,此时重锤线需要与棒材轴线重合,如此才能确定棒材的位置确定,采用重锤线进行对比可以提高装夹效率和准确度,装配式的校直器可以适应不同规格的棒材,提高设备的使用范围。
附图说明
图1示出注浆口取样机构的主剖视图。
图2示出出浆口取样机构的主剖视图。
其中:1.固定块、2.平行杆、3.对准杆、4.滑动环、5.重锤线、6.第一支撑杆、 7.第二支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一种刚性棒材拉伸试验用校直器,包括固定块1、平行杆2、对准杆3、滑动环4和重锤线5;所述的固定块1位于实验设备的一侧,与所述的对准杆3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的对准杆3位于设备夹持点的一侧,与棒材的夹持点相对应;所述的平行杆2位于所述的对准杆3的一侧,与所述的对准杆3 相平行,与设备上的家具相对应;所述的滑动环4位于所述的平行杆2或对准杆3上,与所述的平行杆2或对准杆3的外圆相抵触;所述的重锤线5位于所述的滑动环4的下方,一端与所述的滑动环4固定连接,一端沿竖直方向向下自然延伸。
进一步的,所述的固定块1采用磁性材料制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方正工程技术开发检测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方正工程技术开发检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43442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