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缆中缆结构弹性体护套控制电缆有效
申请号: | 201820445279.8 | 申请日: | 2018-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80451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2 |
发明(设计)人: | 王佳;周振;宋秀珍;赵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西电集团有限公司;西安西电光电缆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7/17 | 分类号: | H01B7/17;H01B11/06;H01B7/295;H01B7/18;H01B7/04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张弘 |
地址: | 710075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绝缘层 挤制 本实用新型 弹性体护套 控制电缆 铜导体 外护层 电缆 特种弹性体 电压试验 绝缘单线 耐压性能 双层编织 铜丝编织 一次成缆 隔离层 内衬层 屏蔽层 屏蔽 成缆 护套 击穿 缆芯 绝缘 编织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缆中缆结构弹性体护套控制电缆,包括缆中缆结构、双层编织屏蔽层和特种弹性体护套;所述缆中缆结构是在一次成缆编织后挤制内衬层的缆芯外再二次成缆并铜丝编织屏蔽层层。绝缘单线由铜导体和铜导体外挤制的绝缘层组成,绝缘层外挤制了一层外护层,在绝缘层和外护层中间为隔离层。本实用新型能够在保持电缆外径、降低成本的基础上,提高电缆的耐压性能,绝缘可经6.5kV/15min电压试验而不击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缆线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缆中缆结构弹性体护套控制电缆。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对电力基础设施的大力发展和建设,我国输变电技术已跻身世界一流水平。对于其相配套使用的控制电缆也提出了更高的适用要求。新型核电站、新能源发电站输变电设备有着小型化、轻量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我国初步规划“十三五”期间,运用西电东送的输电通道增加4000万千瓦的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外送。
新型输变电设备对于电缆的适用要求更高,不仅需要有更优越的抗张强度、断裂伸长率,具备防火阻燃性,更需注重电缆的狭小空间内安装铺设。传统的控制电缆虽然能满足《GB/T 9330-2008塑料绝缘控制电缆》国家标准,但电缆弯曲半径较大、绝缘抗张强度较小,耐温等级低,屏蔽性能差,无法满足在较小敷设环境下的适用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了一种缆中缆结构弹性体护套控制电缆,该电缆能比同种电缆提供更小的结构尺寸、更高的耐温等级、更好的屏蔽性能,并且能在狭小的空间内安装敷设。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缆中缆结构弹性体护套控制电缆,包括一次成缆绝缘单线和二次成缆绝缘线芯,其中,一次成缆绝缘单线外部依次包覆有内层编织屏蔽层和内衬层;二次成缆绝缘线芯包覆在内衬层外部,二次成缆绝缘线芯外部依次包覆有外层编织屏蔽层和包带层,包带层外挤制一层外护层。
所述的一次成缆绝缘单线和二次成缆绝缘线芯为第五类软铜绞线,软铜绞线采用束绞方式或层绞方式绞合而成。
所述的一次成缆绝缘单线的绝缘成缆椭圆度不小于90%。
所述的内层编织屏蔽层的编织密度>80%。
所述的二次成缆绝缘线芯由多根缆芯均匀排列绞合而成。
所述的外层编织屏蔽层的编织密度>80%。
所述的包带层为非吸湿性包带层。
所述的外护层由125℃辐照交联低烟无卤阻燃弹性体层护套料挤制而成,厚度不低于1.5mm。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缆中缆特种弹性体护套控制电缆,包括缆中缆结构、双层编织屏蔽层层和特种弹性体护套;采用缆中缆结构在一根电缆上可同时实现两种设备的传输电信号的要求,相对于两根电缆可占据较小的敷设空间。双层屏蔽结构可同时屏蔽内部及外部的信号干扰。缆中缆结构是在一次成缆编织后挤制内衬层的缆芯外再二次成缆并铜丝编织屏蔽层层。绝缘单线由铜导体和铜导体外挤制的绝缘层组成,绝缘层外挤制了一层外护层,在绝缘层和外护层中间为隔离层。本实用新型能够在保持电缆外径、降低成本的基础上,提高电缆的耐压性能,绝缘可经6.5kV/15min电压试验而不击穿。
进一步,外护层采用125℃辐照交联低烟无卤阻燃弹性护套料挤制而成,耐受高温性能良好,柔软性好、机械强度高、耐磨、材料环保。光伏电缆的绝缘耐压性能可以大幅度提升,缘可经6.5kV/15min电压试验而不击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西电集团有限公司;西安西电光电缆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国西电集团有限公司;西安西电光电缆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44527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