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农业用水利灌溉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820447238.2 | 申请日: | 2018-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81756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04 |
发明(设计)人: | 黄训珠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安佳瑞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25/02 | 分类号: | A01G25/02;B01D2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20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砂分离器 水利灌溉 连接管 杂质腔 本实用新型 灌溉管道 底端 阀门 水泵 上下两端 水管连通 依次设置 连通 水管 灌溉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农业用水利灌溉设备,包括水泵、水管、水砂分离器以及灌溉管道,所述水泵与所述水砂分离器之间以及所述水砂分离器与所述灌溉管道之间均通过所述水管连通,所述水砂分离器底端依次设置有连接管和杂质腔室,所述连接管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水砂分离器和所述杂质腔室连通,所述连接管上设置有第一阀门,所述杂质腔室底端设置有第二阀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农业用水利灌溉设备能够使得灌溉效率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业灌溉领域,涉及一种农业用水利灌溉设备。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管道是一种专用于引导气液体按照规定方向进行引导摄入的辅助设施,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而水利管道则是专用于灌溉领域进行浇灌水流向控制的辅助设施 ;对于农田的灌溉,一般大多地区是采用高水位挖引渠进行漫灌的形式,这种传统的灌溉形式水资源浪费较大,作业效率低,成本高。新型的灌溉技术多采用喷灌或滴灌等方式,这种灌溉方式对水质的要求相对较高,不能有水草、沙石、泥土等杂物,容易堵塞管道或喷头。由于现实中多数地区水资源较匮乏,对农田的灌溉多采用深井抽水的方式,水中沙石较多,常常造成灌溉的设备堵塞,不好清理,影响灌溉作业,也增大了作业劳动强度。
目前,市场上具有一款公告号为CN 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农业用水利灌溉设备,较好的解决了以上问题,水泵将水流泵入到高压罐,然后再流入到水砂分离器中之后,经过水砂分离,洁净的水向后续灌溉管道流出进行灌溉,但是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如果沉淀罐中需要清理,而同时灌溉在进行的时候,就需要将灌溉停止,然后将沉淀罐清理完成之后才能继续灌溉,这样就导致了灌溉的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农业用水利灌溉设备,旨在解决灌溉效率低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农业用水利灌溉设备,包括水泵、水管、水砂分离器以及灌溉管道,所述水泵与所述水砂分离器之间以及所述水砂分离器与所述灌溉管道之间均通过所述水管连通,所述水砂分离器底端依次设置有连接管和杂质腔室,所述连接管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水砂分离器和所述杂质腔室连通,所述连接管上设置有第一阀门,所述杂质腔室底端设置有第二阀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水砂分离器与所述杂质腔室之间设置有巩固杆,所述巩固杆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所述水砂分离器和所述杂质腔室。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水砂分离器的底端呈上大下小的圆锥形,所述圆锥形横截面较小的一端与所述连接管连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杂质腔室的底端呈上大下小的圆锥形,所述第二阀门位于所述杂质腔室横截面较小的一端上。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水管上设置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上端连接于所述水管,下端连接于所述水砂分离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杆设置有两根,两根所述支撑杆位于所述水砂分离器的两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杂质腔室上设置有由透明材料制成的观察窗。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观察窗为竖直的长条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农业用水利灌溉设备,在进行灌溉的时候,第一阀门打开,第二阀门关闭,此时分离出来的杂质从水砂分离器中,通过连接管落入到杂质腔室中,当杂质数量较多需要清理的时候,关闭第一阀门,打开第二阀门就能够将杂质腔室中的杂质清理出来,清理完成之后关闭第二阀门打开第一阀门,继续进行正常的收集杂质;在整个过程中灌溉过程不需要停止,因此保证了灌溉的效率;其中第一阀门关闭之后水砂分离器将过滤出来的杂质装在水砂分离器内,对灌溉过程不产生影响,灌溉正常进行;不仅如此,杂质腔室加大了杂质的收集容积,因此也可以减少清理的次数,同时清理的时候只需通过操作两个阀门即可,简单方便。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安佳瑞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未经惠安佳瑞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44723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