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安全型涡旋管冷却枪有效
申请号: | 201820447645.3 | 申请日: | 2018-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82229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1 |
发明(设计)人: | 朱振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柳州恒朗自动化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B9/04 | 分类号: | F25B9/04 |
代理公司: | 柳州市荣久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5113 | 代理人: | 郑华海 |
地址: | 545616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涡旋发生器 热端管 进气接头 涡旋 发生腔 涡旋管 本实用新型 涡旋壳体 安全型 冷却枪 泄压阀 冷端 贯通 两端出气口 安全隐患 对称设置 壳体内部 维护方便 滤网 泄压 热气 堵塞 | ||
本实用新型一种安全型涡旋管冷却枪,包括进气接头、冷端接头、涡旋发生器本体、热端管和调节阀,进气接头与涡旋发生器本体连接,冷端接头和热端管分别连接在涡旋发生器本体两端,调节阀安装在热端管远离涡旋发生器本体一端的热气出口处;涡旋发生器本体包括涡旋壳体和涡旋发生器,涡旋壳体内部为涡旋发生腔,涡旋发生器定位在涡旋发生腔中;进气接头有两个,两个进气接头分别对称设置在涡旋壳体外侧并与涡旋发生腔贯通;热端管的外侧还设置有与热端管贯通的泄压阀。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滤网和泄压阀,防止涡旋管两端出气口堵塞,在压力过大时能及时泄压,避免造成安全隐患,结构简单、维护方便并且使用安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涡旋制冷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涡旋管冷却枪。
背景技术
涡旋管冷却枪又称涡流管,它是一种结构非常简单的能量分离装置,主要由进气口、涡流腔、热端管、冷端管、调节阀等组成。压缩空气首先通过涡流管喷嘴沿切线进入圆柱形的涡流腔内,使气流产生高速旋转,涡流腔位于涡流管的热端和冷端之间,并与它们相连,压缩空气进入涡流腔会使气体体积膨胀并吸热,再在涡流管中形成涡流,涡流在高速旋转的过程中分离成温度不等的两部分,边缘部分的气体集中至涡流管热端成为热气流,由涡流管的热气出口排出,中心部分即为冷气流,通过涡流管冷端的冷气出口排出,通过调节涡流管内的调节阀调节冷热气流比例,可以得到最佳制冷效应或制热效应。
涡旋管冷却枪以空气为冷媒,具有独特的制冷方式,使用过程不产生任何污染,被业界称为绿色冷源,目前已经在空调、制冷、机械加工、电气设备散热等多领域得到应用,具有极其广阔的应用前景。
目前使用的涡旋管冷却枪,若不洁净的压缩空气进入涡旋管内部后,很容易导致涡旋管两端的冷气出口和热气出口堵塞,造成涡旋管内部气压过大,带来不安全的隐患。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维护方便、使用安全的安全型涡旋管冷却枪,通过设置滤网和泄压阀,防止涡旋管两端出气口堵塞,在压力过大时能及时泄压,避免造成安全隐患。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安全型涡旋管冷却枪,包括进气接头、冷端接头、涡旋发生器本体、热端管和调节阀,所述进气接头与涡旋发生器本体连接,冷端接头和热端管分别连接在涡旋发生器本体两端,调节阀安装在热端管远离涡旋发生器本体一端的热气出口处;所述涡旋发生器本体包括涡旋壳体和涡旋发生器,涡旋壳体内部为中空结构的涡旋发生腔,涡旋发生器通过冷端接头锁紧定位在涡旋发生腔中;所述进气接头有两个,两个进气接头分别对称设置在涡旋壳体外侧并与涡旋发生腔贯通;所述热端管的外侧还设置有与热端管内腔贯通的泄压阀。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进气接头处还设有滤网。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进气接头与涡旋发生腔连接处的进气口呈喇叭状,即进气口的直径由外侧向涡旋发生腔逐渐减小。
本实用新型一种安全型涡旋管冷却枪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进气接头设置有两个,可以增大进气流量,使得制冷量更大;2.进气接头的进气口呈喇叭状,可以提高进入到涡旋发生腔内的气体压力,使得压缩空气能在涡旋发生器内快速形成涡流,实现能量分离;3.进气接头处设有滤网,确保进入涡旋管内部的气体不含杂质,防止涡旋管两端的冷气出口和热气出口堵塞;4.热端管外侧设置泄压阀,当涡旋管内部的压力过大时,通过泄压阀泄压,避免涡旋管内部的压力过大造成安全隐患。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一种安全型涡旋管冷却枪的技术特征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一种安全型涡旋管冷却枪的结构示意图;
图2:图1中A处的放大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柳州恒朗自动化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柳州恒朗自动化设备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44764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