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液态二氧化碳增能压裂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0449996.8 | 申请日: | 2018-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82220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1 |
发明(设计)人: | 杨延增;章东哲;宋振云;叶文勇;聂俊;郑维师;刘广春;韩旭辉;贾建鹏;魏小房;谭欢;姜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工程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F17C13/02 | 分类号: | F17C13/02 |
代理公司: | 西安吉盛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108 | 代理人: | 赵娇 |
地址: | 710018 陕西省***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二氧化碳储罐 液态二氧化碳 压裂 氮气增压装置 循环冷却装置 压裂车 增能 液氮泵车 液氮 气态二氧化碳 本实用新型 集中排放 气相管线 施工成本 压裂改造 液相管线 重复利用 工艺流程 大排量 零排放 水管线 二氧化碳 冷泵 施工 | ||
1.液态二氧化碳增能压裂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二氧化碳储罐(1)、氮气增压装置(2)、液氮泵车(3)、液氮槽车(4)、循环冷却装置(7)及压裂车(9),所述的液氮槽车(4)、液氮泵车(3)、氮气增压装置(2)依次通过管线相连,氮气增压装置(2)通过二氧化碳储罐气相管线(5)与二氧化碳储罐(1)连接,二氧化碳储罐(1)通过二氧化碳储罐液相管线(6)与循环冷却装置(7)连接,所述循环冷却装置(7)通过压裂车上水管线(8)与压裂车(9)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态二氧化碳增能压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裂车(9)上设置有高压管线(1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态二氧化碳增能压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管线(10)通过循环冷却装置回水管线(12)与循环冷却装置(7)相连,使循环冷却装置(7)与压裂车(9)之间建立循环回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态二氧化碳增能压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管线(10)连接于井口(11)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态二氧化碳增能压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氮气增压装置(2)、二氧化碳储罐(1)、循环冷却装置(7)分别与远程控制柜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态二氧化碳增能压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冷却装置(7)包括罐体(7.5),罐体(7.5)的左右两端均设置有液位计(7.2),罐体(7.5)顶部设置有压力传感器(7.4)、气相管线(7.9),罐体(7.5)内部下方设置有隔板(7.7),隔板(7.7)设置有可开合的人行通道,隔板(7.7)上部设置有滤网(7.8);罐体(7.5)底部隔板(7.7)两侧均设置有余液排放口,所述两个余液排放口合并为一条余液排放管线(7.10);
罐体(7.5)左边底部的前后位置对称设置有液体进口(7.11),罐体(7.5)右边底部的前后位置对称设置有液体出口(7.12),罐体(7.5)的正下方设置有“口”字形液相管线(7.6),所述液体进口(7.11)、液体出口(7.12)均与“口”字形液相管线(7.6)连通,所述“口”字形液相管线的左边设置有进液口(7.1),右边设置有出液口(7.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态二氧化碳增能压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氮气增压装置(2)包括管路a和管路b,所述管路a和管路b上下对称设置,且管路a和管路b上均依次设置有高压入口(2.1)、高压管路球阀(2.3)、减压阀(2.3)、低压管路球阀(2.4),管路a和管路b的出口汇集于同一条出口管路(2.5)上,所述出口管路(2.5)上设置有流量计(2.6)、压力传感器Ⅲ(2.7)、低压出口球阀(2.8)及手动排气阀Ⅱ(2.9),所述高压入口(2.1)连接于液氮泵车(3)上,出口管路(2.5)与二氧化碳储罐气相管线(5)相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态二氧化碳增能压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减压阀(2.3)为定压式减压阀,减压阀(2.3)前端为高压管汇区A,减压阀(2.3)后端为低压管汇区B,所述高压管汇区A内的管路a和管路b之间通过高压管路连通阀(2.10)连通;所述的低压管汇区B内的管路a和管路b之间通过低压管路连通阀(2.11)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态二氧化碳增能压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氧化碳储罐(1)设置有多个,多个二氧化碳储罐(1)并列设置;每个二氧化碳储罐(1)上均设置有储罐压力传感器、储罐液位传感器、储罐液位计;各个二氧化碳储罐(1)分别通过二氧化碳储罐气相管线(5)与氮气增压装置(2)相连,各个二氧化碳储罐(1)分别通过二氧化碳储罐液相管线(6)与循环冷却装置(7)连接,且所述二氧化碳储罐液相管线(6)上设置有储罐液相排放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工程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工程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449996.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LNG压力液位测量装置
- 下一篇:一种钢瓶充装称重自动切断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