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防反流导尿管有效
申请号: | 201820452490.2 | 申请日: | 2018-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87263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2 |
发明(设计)人: | 杨红梅;孙春花;谭学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分院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A61M25/10;A61M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智桥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60 | 代理人: | 洪余节 |
地址: | 572013 海南省三亚市*** | 国省代码: | 海南;4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尿管 气囊 瓣膜机构 导尿管 尿液 反流 尿袋 本实用新型 膀胱 冲洗腔 导尿腔 体外 气管 冲洗装置 单向流动 逆行感染 尿液回流 一端设置 充气阀 贴合 外壁 流出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防反流导尿管,其包括尿管,该尿管的一端设置有气囊,另一端分为导尿腔和冲洗腔,导尿腔与尿袋相连,冲洗腔上连接有冲洗装置;所述尿管的内部靠近所述气囊处安装有控制尿液仅可向体外单向流出的瓣膜机构;气管的一端与所述气囊相连通,另一端用于与充气阀相连;该气管靠近所述气囊的上半部分与所述尿管的外壁面相贴合。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新型防反流导尿管,在普通导尿管的基础上,于尿管内部靠近气囊处安装了一个可以向体外单向流动尿液的瓣膜机构,使得尿液只可以从膀胱流到尿管,尿液经过瓣膜机构从尿管流到尿袋中,如果尿袋高度高于膀胱高度时,瓣膜机构自动关闭,防止尿液回流,降低了逆行感染的风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导尿管。
背景技术
为满足临床需要,现如今导尿管型号及样式越来多,危重患者必须使用导尿管进行导尿治疗。但现有的导尿管也存在些许问题,如当患者免疫力低下时易造成感染;再有,多数危重患者均需卧床治疗,翻身、活动、做检查时,以及病情允许下地活动的患者,均有可能出现尿管及尿袋内尿液反流进膀胱内的危险,引起尿液返流,发生感染。临床中发现有尿袋防反流装置,但未发现防反流尿管的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止尿液回流,减少逆行感染风险的新型防反流导尿管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防反流导尿管,包括尿管,该尿管的一端设置有气囊,另一端分为导尿腔和冲洗腔,所述导尿腔与尿袋相连,所述冲洗腔上连接有冲洗装置;
所述尿管的内部靠近所述气囊处安装有控制尿液仅可向体外单向流出的瓣膜机构;
气管的一端与所述气囊相连通,另一端用于与充气阀相连;该气管靠近所述气囊的上半部分与所述尿管的外壁面相贴合。
作为优选,所述瓣膜机构包括:
圆环形瓣环,其外壁面卡紧在所述尿管的内壁面上,且该瓣环与所述尿管同轴设置;
至少一个片状瓣叶,其枢接在所述瓣环的内壁面上且与该瓣环呈闭合状态;所述瓣叶能够随所述尿管中向体外流出的尿液流动而转动并外伸至所述瓣环之外。
作为优选,所述瓣环的内侧呈正六棱柱状结构;
所述瓣叶为三个;每一瓣叶上正相对的两端中的一端为三角形端,另一端为弧形端;
每一瓣叶上的弧形端通过枢轴枢接在所述瓣环内侧正六棱柱状结构中相邻的两内壁面之间,且相邻两内壁面之间的结构为与弧形端相贴合的弧形面;
三个瓣叶中三角形端呈“人”字型排布,且相邻的三角形端的边缘处相互贴紧;这三个瓣叶呈闭合状态并能够随所述尿管中向体外流出的尿液流动而转动并外伸至所述瓣环之外。
作为优选,所述弧形面沿轴向呈收缩状;当瓣膜机构安装到所述尿管的内部后,所述弧形面的大口端朝向所述气囊。
作为优选,每一瓣叶上三角形端的边缘处设置有密封条。
作为优选,所述三个瓣叶的关闭角度为34度,最大开放角度为87度。
作为优选,所述瓣环的外壁面上开设有多个轴向延伸且非贯通的开口卡槽,这些开口卡槽在所述瓣环的周向均匀分布,各个开口卡槽的开口位于所述瓣环上供所述瓣叶外伸出的一侧;所述尿管的内壁面上开设有与所述开口卡槽卡接配合的卡头。
作为优选,所述冲洗装置为输液器或10-20毫升注射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分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分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45249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功能血管外科引流固定装置
- 下一篇:一种呼吸内科护理用清肺排痰装置